2013-04-01
11月23日上午,驰名国际的知名水墨画大师、著名台湾艺术家——李奇茂教授,来到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着墨言画,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又意义深长的一天。
86岁高龄,但却依然精神焕发,与《华人画事》的封面所展现的深邃不同,站在眼前的不仅仅是一位文化名人应有的独特气质,还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全身散发着亲切的温暖。
对于李老,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有着诸多的展览获奖作品和国际荣誉,如美国旧金山市的“李奇茂日”、马来西亚“马六甲荣誉市民”等等,而社会职务和现任职务更是不胜枚举。我们看到的都是李老在辛勤耕耘后的沃土,太多的人都有解读过他的绘画,也甚至有人机会与他交谈,而能够观摩李老整个创作过程的人应该不多,有幸能够一观大师作画全过程,对我们来说真的是身心受益、终生难忘。
李老虽和善,但是一旦确认主题作画,整个人便安静下来,外界所有的交谈和嘈杂似乎都与他无关,但是惊人的地方在于,李老的思考却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绘画上。了解李老的人都知道他擅长画马,曾经艺评家这样评价他“总是能巧妙地捕捉瞬间动作的变化,像是有马的味道在飘散,空气的流动彷佛就在眼前”,“站在《牧马图》前,滚滚烟尘似乎是扑面而来”。今天,李老要画的却是一副关于江南才女苏小小赏荷的人物画,在思考的过程中,李老也会问起或谈起与艺术和文化相关的事情,而对主题的创作却并没有耽误,用李老的话说是:“没有什么不能画的,都在我心里”,作为大师的创作生命力在此刻尽显无疑。
铺开纸张,李老执笔略微思考,李老的用笔一气呵成,一笔下去人物的脸部便跃然于纸。艺术家的功底首先就是体现在线条上,看似简单一笔,却轻重分明、连贯流畅,虚实尽在一线之间,这也是中国绘画的独特之处,李老的用笔就是对中国绘画真谛的阐释。
李老对人物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听闻李老笔下的女人都是美的,李老说是因为心里有美,美在心中,绘之于笔端,是心境使然,也是性格使然。对于人物的描绘,有人说李老善于在连续不断的频繁动作瞬间抓住人物的中心,的确,李老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简单的几笔就将人物的动态、空间表现得淋漓尽致。李老手法娴熟,善用枯笔,在中国书法中,枯笔也是常用的手法,李老的枯笔有灵动之感,稍末可以感觉到风向,人物的动态不仅仅是来自对身体的描绘,还有发梢、裙带、花瓣等。而李老对水分的把握更是恰到好处,点、泼都是利用水分来展现画面最终的效果,点点墨滴晕开来的荷叶灵气逼人,人物则惟妙惟肖,韵味十足,清新淡雅又不失大气豪放。人物画与李老绘的马感觉完全不同,他的人物画里满是柔情、满是诗意、满是丽景、满是风韵,都是似水的描绘,内心温柔的情感毫无保留的流露于画面。
静观李老作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奇妙,所有的情节和景致都是李老设计的,似乎是在一个梦幻的空间被李老引领到他的世界,去感受他心中的美。整个过程十分的安静、温和,你完全可以想象自己是在一个初夏的午后,坐在一方亭脚,品着幽香的绿茶,看着湖面上轻曳的小船上,江南女子赏荷的情境,一脸悦色,万般抒情。忽而,一片片荷叶就在你的眼前展开,粉红的荷花慢慢张开,湖池边满是夏天的味道,徐徐微风拂面,感觉自己也随之踏上小船,驶入那一片新绿之中……
李老的画面是充满想象的,观者完全可以在李老一点点的景致构造中,去感受自己的梦。整个造梦的过程中,李老仅仅是一位导游,带领你到目的地,让你自己去感受你眼中的美景,或许,也正是烟雨江南提供了这样的环境素材,才使得众家陶醉于此,用诗书墨绘来编织自己的梦。
现在也有很多人将西方的点彩、堆积、肌理等技法运用到中国绘画中来,使画面产生奇特的效果,但是往往会出现形式感过于强烈,遮盖了中国绘画的意境感,没有了中国画的内涵。对于中国绘画一直有没有空间、不讲虚实的说法,其实不然,往往虚实、空间都是体现在线条和水分之上,优秀的中国绘画是有空间和虚实的,正是因为载体仅仅是线条和水分,才更加产生了独一无二的中国画意境。对于传承,首先是继承、流传,再才是创新,李老的绘画承接的是中国优秀的绘画传统手法和精神,才使得他的当代文人画如此的弥足珍贵。
李老是个善谈的人,但作画时却显得特别的宁静,他的头脑里满装了自己的作品,如此高龄,一副作品下来不休息,没有构图、没有比划,所有的因素自然天成,这只能是胸有成竹的大家才可做到的。李老在整个作画过程中,有许多孩童般的表情和动作,如手掌托着头,脸颊枕着拳头等等,孩童般的表情和认真,使得绘然于纸的尽是纯真和天然的语言。可爱之人必有可敬之处,李老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艺术家、文人,可爱且可敬!
李老曾经说过“水墨画是最通人性、最富有人情味的艺术。自己对于中国画艺术的追求是永不满足的”,李老自幼入门中国画,一生孜孜以求的都是对水墨意境的展现,这样的美,不仅仅是李老自己心中的美,更为重要的是他将这种美传播于世,让所有人都能拥有这样的美。
绘画本身是一项非常自我的事业,但是李老始终以此作为一项文化传播事业在做,作为一位艺术家,他拥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阅历;作为一位教授,他倾囊相授、提携后进而备受学生爱戴。现在,李老在任台湾淡江大学艺术中心主任、台湾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会长、台湾中国孔学会会长等职,加上享誉于世的诸多荣誉,我们看到,李老始终秉承的是中国文化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在匆忙的岁月里,李老广交艺友,与当代著名艺术家中近一半有交情,与齐白石老师更是感情深厚,艺闻绘事信手拈来,李老俨然就是一部当代水墨史。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阅历和成长环境,联姻了李老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深厚感情,使得李老成为了两岸文化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在文化的碰撞中架起桥梁,去完成他的愿望。
李老一生从艺,将文化视为毕生的事业经营,至今仍奔走于文化交流之间,实属难能可贵。在相处过程中的亲切、随和,仍旧历历在目,就像邻家爷爷一般的称呼“丫头”,才让人把对他的感觉从大家的高度拉回身边。这就是我们所尊敬的大师风范,无论在哪里都保持自己应有的艺术气质和文化修养,只是间歇,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的可爱和平凡。
临行送别,李老逐个握手言谢,晚辈心觉惭愧,照顾是应该的,传承他的书画精神也是应该。初见李老,对他大大的耳垂印象深刻,想,必定是有福之人,福自哪里来?来自李老的传统精神、来自李老的宽广胸怀、来自李老的纯真心灵、来自李老的亲和博爱!
期待与李老的再次重逢,若可,愿约西子湖畔夏荷初绽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