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上直销 | 艺术资讯 | 展览空间 | 美术馆在线 | 艺术批评 | 艺术家在线 | 艺术财富基金 | 名作欣赏 | 精彩视频 | 关于我们

王秋童个人专题

相关新闻

王秋童:水墨写都市

2013-01-14

  王秋童是个大忙人,不仅身为香港亚洲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香港美术研究会主席、香港美术家联合会主席、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IVO)荣誉院士、香港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以及雅真艺术有限公司总监,还是著名的两地交流策展人。

  为拓宽内地和香港艺术家之间的艺术交流,他频繁地帮助北京、上海、杭州等艺术家到香港举办画展,同时结识了一批内地著名国画家。他曾策划《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邀请赛》,后又策划《中国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资金不够便自掏腰包,多年来卖画所得的
100多万都用了进去,却给许多缺乏机会的青年实力派画家提供了机会。


  下午六时半,广州暮色初合。


  王秋童匆匆而来,专为参加次日早晨开幕的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他一边走一边接听手提电话——香港艺术馆那边来了几个人要见他,秘书已替他约在了次日下午四点。原来打算在广州多停留一日的计划不得不改变。


  
最记得晚上吃饭时的情景。满场话题纷纭,王秋童在这气氛里稍显笨拙。他有时插两句,有时笑一笑,在别人满场转碰酒的时候,他安安静静地吃了两碗白米饭。

  
更有趣的是,饭桌上的几位画家年轻得志,如沐春光,都画传统国画。王秋童年纪最大、资格最老、职位最高,画派却最新。他最乐于谈论的是倾注全部心力的「都市水墨画」,却没有多少人应和。


  这景象不禁让人想起著名画家、香港美术家联合会名誉主席周天黎的呼吁。她说,随着艺术作品市场化发展,中国美术界充满了浮躁、肤浅和浮夸之风。像王秋童这样的探索者常常是孤独的,创新者常常是苦恼的,前行者常常是艰难的。


  作为美术团体的负责人,王秋童非常忙碌;但作为画家,他又必须保持对艺术的新鲜触感和技法上的完美娴熟:“我每天都会画画。平时
7点起床,中午没觉睡,应酬完了通常都到晚上10点,于是10点到凌晨1点就可以画画。可我不是大画家,”他平静地说,“我七八岁时就拿着瓦片开始涂鸦,一直画到了今天。”

  

创新何惧苦 求索已廿载

  
王秋童尝试“水墨都市”的路从1987年开始,至今已近20个春秋。连他的一些朋友都直言不讳,“水墨都市”其实是一条自找苦吃的艰难之路。

  缘起于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钱学森写信给《美术杂志》总编辑王仲,认为传统国画的题材不应该老是因袭古人,也该反映时代风貌。于是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深圳画院院长推荐了王秋童。从此,王秋童就挑起了这既无经济利益可贪又无技术成法可循的重担。

  传统水墨山水画,多取材于人迹罕至的名山大川,在峰峦迭嶂中表现文人寄居山林的隐逸情怀。而今日社会早已从乡间生活里剥离,大量的画家却依然沿袭传统取材与审美,在现代化都市空间里描画着远去的乡间生活。


  王秋童的水墨山水与花鸟亦画得出色,市场销售很好;但他却把心一横自断经络,打破学习多年的一波三折的用笔。而代以反反复覆的皴擦,以直线来分割画面,画幅也改为更富现代气息的方幅。当作品第一次登上大型拍卖会,这些水墨都市画打破纪录占据全部拍品的
40%,标志着现代情怀与传统艺术结合的初步成功。


  王秋童说:“香港是全世界最好的水墨都市题材。高楼大厦林立,气势密集、结构优美、雄伟灿烂。它不同上海北京,更与东京纽约气象迥异,我在香港生活了
27年,这里已成为我的第一故乡,我很爱香港。每次描绘它们,既觉得熟悉又充满感情,香港是水墨都市画家最理想的表现内容。”

  

卖画不爱钱 花鸟养都市

  王秋童35岁时从汕头美术研究所辞职来到香港发展,身上的积蓄非常有限,就靠教学生画画赚钱,以支付生活费和继续深造。他曾打趣地说:「教学生有利也有弊,有利就是学生很崇拜你你又有钱收;有弊就是太浪费时间而且对自己没有提高。」因此待他成名后就立即辞教,“洗手不干”了。

  由于水墨都市画仍在实验阶段,风格并不为大众消费者接受,王秋童为了继续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走下去,采取了“以花鸟养都市”的办法。他的传统花鸟山水画销售旺盛,颇得洋人青睐。于是他在创新之余也很勤奋地绘制传统水墨,卖来的钱再用于水墨都市的壮大发展,力求“以现实的土壤培育理想”。

  常常,在展出自己的引以为豪的都市水墨画时,也有画廊商人问价。他因为舍不得出卖,就信口标个高价:“这个?就40万吧。”对方吐吐舌头:“太贵了吧。”但有一次,一位也酷爱水墨都市的70岁陌生老人从沈阳坐了三天三夜火车专程看他画展,见了王秋童很忐忑地请求合影。王秋童不仅马上满足他,还很热情地将一幅老人很喜欢的画免费相赠,老人说甚么也不肯白要,最后两人讨价还价半天,欢欢喜喜地以一百元人民币成交。

  

酝酿水墨上海 两月后动笔

  王秋童认为,中国经历了一系列从农村到城市化再到都市化的转变过程,中国画家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个现实。绘画也应像意识形态一样,直面工业文明的自然观和审美意识的变革。因此,水墨都市画的前景非常好,将来必定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王秋童的笔下,《丽彩华章》画出沐浴艳阳的香港、《海上吹来的风》描绘水雾沉沉的香港,虽然都没有出现人物,却能体会到人气、雾气、废气纠缠交杂,流云悬浮于国际都市上空的压抑。


  而《节日街头》、《喜雨》和《小巴站》里都有行人的刻画,他们无论在行走、喝酒、跳舞、等候,或多或少弥漫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困惑、行色匆匆的沉重、生活在辉煌灿烂和烟雾腾腾之间的自由与逼仄。这一代香港与
100年前的渔村香港早已渐行渐远,就像士大夫山水与金融都市不能相认,玉兰花小院与钢筋立交桥之间永远阻隔。


  王秋童对中国内地和国外都市进行了大量考察,先后去了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台北、东京、纽约、曼哈顿写生。之后决定下一组水墨都市作品将圈定在上海的徐家汇、陆家嘴、外滩一带,目前还在拍照酝酿阶段,大约两个月后就可以动笔。


  对于香港和上海的比照,王秋童说:“上海和香港的构图不同,感觉也不同。我因为熟悉香港热爱香港才画出能被外人一眼认出的香港。尽管都是水墨晕染下的大都市,却不是纽约、东京或者曼哈顿。但对上海还不如香港这么熟悉,所以要回头才画。作画就像做饭一样,区别往往就在于最后
10%的火候,这火候达不到就不对味了。”

  (本文作者为香港《文汇报》珠三角新闻中心记者 任田

版权所有 2012 杭州三达文化投资策划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50093号 地点:杭州市长生路58号 西湖国贸中心440室(310006)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传真:0571-87558037 E-mail:chym88@126.com 服务QQ:449363274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