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3
——专访浙江画院工笔画研究所所长张伟民
张伟民 1955年生,浙江杭州人。
现任浙江画院专职画师,一级美术师。
浙江花鸟画家协会副秘书长。
1978年就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专业。
1980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画专业。
1984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担西泠印社任编辑。
1986年再次考入浙江美院国画系,主攻工笔花鸟画的研究。
王凯(以下简称王):此次在杭州举办的南北工笔画对话展,活动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浙江画院工笔画研究所的主持下,整个活动已接近尾声。从一个活动策划者的角度出发,你如何看待此次活动的意义?
张伟民(以下简称张):活动构思最初我们有三方面的期望,一是在杭州这个南宋古都,集中展示当代有代表性的工笔画名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二是出版一本既代表一个时期,作品又具有经典性与学术于一身的工笔画画集;三是期望得到国内理论界对工笔画领域的关注,在专业媒体上对工笔画进行较长时间深入的讨论。在政府的支持和各方面的帮助之下,今天看来,活动达到了我们预想的初衷:建立了南北工笔画交流与对话的平台,促进了当代工笔画艺术的发展,探索和思考了当代工笔画的创作理论。但是因为时间、地点的限制,活动难以更广泛地吸收全国优秀的工笔画创作者,但我们相信浙江画院工笔画研究所在浙江省文联和浙江画院的指导下,在学术界朋友们的支持下,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一如既往地承继南宋中国画学,整合浙江的学术力量,融合全国工笔画探索前沿中坚精英,推动当代工笔画创作和理论的研究。
王:此次活动不论是对活动与会者还是观看了展览的观众,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展览是名家及名家代表作的云集,过去只能在出版物上的作品此次可以在展览现场见到真迹。同时,理论界也前所未有地集中关注了工笔画的发展状况。
张:其实,活动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我们还在继续做,就是一本与此次专题论坛相配合的论文集。这部文集,将不仅仅是集中了此次活动收到的专题论文,还准备将50年来研究工笔画的论文和目录,以及50年来工笔画发展的大事记,收入其中。若能出版成集,相信会对工笔画艺术的近代梳理和当代探索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
王:作为一个实践者和组织者,你对当代工笔画的存在现状有哪些认识?
张:写意画之所以保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是因为它直指人心,关注个人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但不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都是在中华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我将它的创作与欣赏理解为一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生命,是生命的感悟,是人性根底的关照。所以工笔画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与开拓,不仅仅要再现和反映生活,还要在创作精神与审美境界上进一步拓展,将中国工笔画从最初热衷于形而下的描写推向形而上的表现发展。当代工笔画在发展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恰恰是同所有艺术一样,是思辨上的问题。因为,工笔画不缺少技法和形式,需要提高的是文化品格。
王:那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工笔画在当代的创作现状?
张:首先,我们必须要对中国文化作全方面的了解和研究,那是一切艺术的文化基础,但同时要注意不能在变化了的文化语境中将传统作简单的静态移位,不能把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弱化或排除。而是应该动态地看待历史,辨证地审视传统文化。从艺术家个人角度出发则应该提高画家自身修养及思辨能力,研究当代文化的受众面和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在具体的创作中,要切忌“务实主义”的倾向,应该在精神层面上追求技法的同时,更要对绘画境界作深度挖掘。
王:现今的工笔界有“炫技”的倾向,画家热衷繁琐的细节描绘和程式化的作品风格,随意甚至滥用肌理处理。在一些活动中,我也经常听到工笔画家们的交流多局限于技巧的使用,很少涉及创作理念,我想这势必会造成工笔绘画精神的缺失。
张:工笔画在表现塑造某个形态的时候,依赖于细腻、据实地描写,个性的表现是曲折和含蓄的,在精神的表现上比写意画难度更大。笔墨曲委与形态难以直抒胸臆,所以有境界的工笔画是很难画的。“肉盛骨衰”,就是近现代画家实践多于思考,是形式发展快于艺术观念,作为艺术工作者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状态中,我们要认清当代艺术创作需要呈现什么,坚持什么,扬弃什么,追求什么。
很多作品只是一味注重对技法的运用,缺乏深度的文化思考。所以建立当代工笔画审美体系是工笔画创作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把创作理念、文化品格抓上去,才能全面拓展与提升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创作现状。
王:有人曾这样概论当代工笔画:“肉盛骨衰”与“形浮味浅”是当代中国工笔画界的一个通病。尺幅与场面不可谓不大,形式与花样不可谓不多,题材与形象不可谓不齐,表面上好看、耐看的不多。
张:造成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前面讲到的历史原因;另一方面,很多工笔画创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基本认识摇摆、模糊,又被当代的现象和工艺性所误导,创作认识上时而清楚,时而模糊。
一个画家必须具备认识世界、表现世界的能力,首先是要认识自己。如果只是把物质作为表达的物象,那永远也进入不了表现的状态。手法、技术到位,创作上没有很高的立意,那仍是一个画匠。这对于欣赏者而言,从作品中也只能寻找形与色,而不能寻找精神层面的享受。那么,我们的绘画永远不能进入真正的艺术境界。
王:工笔画家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下,应该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承担哪些责任?
张:画家在新时代应该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主动感知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潮的方方面面,努力培养一个艺术家的人文情怀。感知生活的丰富性,提升自我的艺术品格。
倘若能艺术地把握自然,倘若能赋予作品独特的形式,倘若能把创作当作实现心灵自由的手段,倘若能展示一个充满内美的世界,最终体现人类文明向往的文化精神,那么当代工笔画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将不再遥远。
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