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山水画不仅要表现自然的最高境界,更是推动着人文美学的发展。当代杰出山水画大家孔仲起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新时代绘画语言身体力行地做出了表率。2009年2月1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观无涯——孔仲起画展”百十余幅作品带给我们不仅仅是视觉盛宴,更带来了浓浓的人文情怀。
孔仲起先生1934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绘画世家,孔圣人之后,原籍浙江慈溪。祖父子瑜、父小瑜、兄伯容均擅长花鸟博古画,有名于时。孔仲起少年学画,后因家境不济,14岁辍学,17岁入上海英雄金笔厂当工人,其间发奋自学。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学位委员、浙江省文化厅高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博雅社执行社长、西泠印社社员、联合国国际美育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孔仲起是当代杰出的山水画大家,数十年来,他不但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山水画教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同时在山水画的创作实践上也取得了异常丰硕的成果。他的山水画雄健奔放,深厚隽永,能融古化今,中西并用,注重意境,追求真趣,在衔接传统和现代的笔墨技法方面很有独创性和代表性;尤其在云水的表现领域,他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在表现现实主题、歌颂祖国山河新貌,赋予许多旧题材以新的生活内容和积极意义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他画江潮海浪的各种手法,皆得自他对自然的深切理解,他创造的被理论界称为“云皴法”、“弧勾法”、“短线法”、“水彩泼墨法”的技法,有效地表现江河湖海不同的真实动态与深远意境,填补了画史的空白,极大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形式语言。多年修悟使孔仲起尽得“云水画法”之精妙,他改变了传统中国“画静不画动,画水不画涛”的习惯。孔仲起的画意境高远,气势磅礴,他将钱江潮水画出了神韵,画出了质感,画出了灵魂。只见他笔走龙蛇,一会儿疾笔竞走:“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宋·辛弃疾)。一会儿缓腕漫写:“高与月轮参朔望,信如壶漏报朝昏。吴争越战成何事,一曲渔歌过远村”(宋·米芾)。由于在山水画艺术上所取得的开拓性成就,孔仲起在海内外获得了崇高的声誉。
《观无涯》创作于1990年,这幅画作表现不只是大海的浩瀚无垠,更表达着宇宙的无边无极,喻示了超越时空探索的人文思索。
《猛进如潮》图中,那滚滚怒潮,翻江倒海,远处虚空缥缈,近景宏实壮观,画面着重烘托出汪汪洋洋,万顷波涛,排山倒海的钱江怒潮这一奇观。视滚滚怒涛涌来,令人仿佛听到了怒吼咆哮之声由远入近朴将而来… … 。这气势磅礴,壮美无比的图景,显示了作者对山水自然,宇宙空间持有深邃的感受。画家以娴熟的传统笔法,纵横驰骋地驾驭大自然的壮美景观,抑或是画家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内心世界的渲泄,也是他艺术境界与生命意念的再现。
《子观东流之水》 是孔仲起先生参加中国美术学院建校六十周年的进京展品,这幅巨作,气势辉弘,汇各类传统技法于一体,可谓画家长年情系山水之精华。画上的题跋寓示着他的艺术观,创作观,美学观:“子观东流之水,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有切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其百折必东似意。”
著名艺术经纪人、中国艺术市场联盟副秘书长周岳平认为,孔仲起画展所引发的文化思考值得关注。一方面,中国画如何在文化传承和时代创新上寻求有效突破;另一方面,人文思想成为当今画坛的主旋律,艺术家和社会进步、文明进程、生活品质休戚相关;孔仲起先生等当代中国画坛优秀画家所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艺术主流方向应该大力弘扬。
孔仲起的山水之作,正是他所孜孜以求的“个人意识、民族意识和空间意识”的融汇,使我们看到了传统图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沛然的生命活力。
孔仲起先生在谈及画水时说:“画家心境,要宁静如水,平和深沉,犹如一湾清澈的寒泉;而激情更得如水,犹如大海,大浪,大潮水,波涛汹涌,喷薄激射;而胸襟更要如水,若大江、大海汪汪洋洋,辽阔无垠”。是的,阅读孔仲起先生的山水画册,浏览于其间时,那《浙江潮》、《峨嵋雪韵》、《黄岳云涛》、《巍巍昆仑》… …。写遍了浙江的揽胜古迹、祖国的河流山川。他的山水之作,壮阔之美与灵秀之美相映成晖,真情实感留于笔底,跃然纸上。
孔仲起先生如潮的胸怀,澎湃激越的山水之作,也将像东流之水,在无涯的艺术天地中汹涌猛进。孔仲起山水画亮相中国美术馆,必将带动人文潮水涌京城, 引起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图一)
展览现场(图二)
展览现场(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