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象“——龙美术馆写实油画藏品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4月12日龙美术馆举办以“味象”为主题的写实油画藏品展,旨在通过展览衍生出关于写实绘画新的学术探讨思路——即写实在当代是否还具有发展的可能性?
就此问题龙美术馆在4月13日上午,举办了“味象——龙美术馆写实油画藏品展”学术研讨会,邀请皮道坚、鲁虹、吴亮、王端廷、尚辉、杨卫、漆澜等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家冷军展开相关的学术讨论。研讨会由策展人贾方舟担任学术主持。
研讨会上,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结合中国国情需要回顾了写实绘画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历史,同时还对“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在学理上给出辨析,并进一步探讨写实绘画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贾方舟:写实画家应积极寻找个体创造因素
写实主义不同于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侧重于表现技法,现实主义则侧重表现题材。写实在世纪之初曾是我们的理想和方向,但到了世纪末,能不能进入当代艺术体系,成了一个问题。
西方写实画家更多属于创造型,我国艺术家更偏于再现性和技术性,很少有创造性。例如陈丹青就是规规矩矩的画一幅画,毛焰相对思考的多一些。写实绘画好比作曲,拿到一个旋律,巴赫能阐释出32种哥德堡变奏曲,虽然都来自于同一个主题,但每一首都不一样。写实画家也应该把写实当作一种修辞方法或表现路径,寻找个体创造因素。
尚辉:当代中国油画发展已具有本土特色,但仍然缺乏高度
纵观绘画发展之路,中国油画对欧洲写实绘画的借鉴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欧洲古典绘画的回归。二是将写实绘画带入当下,利用图像语言来表达深入真实的社会现象。
在写实进入中国之初,中国油画界关注最多的是绘画的社会学,文化学价值。回顾初期留苏艺术家作品,体会到当时写实造型、技法等方面已不能满足我们现在的视觉审美要求,所以当时艺术家写实水准相对稚拙,更缺乏本土的东方特色。在八五新潮之后的 30年间,陈丹青等艺术家不断努力提升艺术写实高度,写实油画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与西方比较中国写实绘画还缺乏写实高度,所以需要艺术家们不断努力提高。
写实油画在当代仍然有发展的可能性。中国油画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其东方色彩和本土化特点,开拓了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广阔前景。同时,源于不同文化思想的传播,中国人面对具象绘画时,人们表现出一定的欣赏能力。
漆澜:写实油画界存在硬流通和软流通,应把写实当成多元艺术格局中的一员
关于写实油画,在19世纪中期西方照相技术,摄影技术发展,写实的生存就已成为一个问题,由于早期中国提倡书斋艺术,以“近可治天下,退可安于田园山林”的观念进行写真写生,未有明显写实出现。后来在西方宗教信仰与中国信仰碰撞以及中国艺术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交织下,形成写实绘画。
中国写实油画在八五新潮前具有社会学价值,在八五新潮后分为硬流通和软流通。所谓硬流通既是行政流通,大批写实技法高手都具有行政美术功名。软流通则是受市场认可和欢迎的,大部分艺术家属于市场艺术家范畴。
艺术家冷军的写实技艺以及艺术家毛焰在画写实头像时将耳朵到眼睛之间的距离比作宇宙银河系到另一个星系的光年距离,这就表明中国写实油画的语言形态与原来不同,并已将写实语言推进,具有新视觉的价值以及本体和修辞上的进步。
关于写实油画在中国当代是否具有可能性,这并不是一个问题,也许仅仅只是一种修辞方式,主要看它是以线状还是面状呈现。很多概念,当把它列为一个艺术目的时,它就走向了狭义和自闭,不妨把写实当成多元艺术格局中的一员,这样它会发展的更好。
王端廷:艺术方式没有康庄大道,艺术家必须通过细小的孔洞,发现新世界
从历史角度分析在西方古典写实绘画中,艺术家追求逼真的绘画,发明暗箱照相术,以达到真实再现客观的目的,同时照相术也成为西方写实绘画衰落的原因。但印象派的出现并不违背西方历来对真实的追求,而只是从表象转到了追求内在真实。
西方绘画的衰落,实际是在历史文明逻辑下进行的新旧更替,并不是真正的衰落。
印象派以及之后的绘画,在光学和色彩学发展的基础上,将固有色和环境色用科学方法进行分解,追求绘画在视觉方面的真实性。野兽派和表现派,绘画中呈现真实感情,真实喜怒哀乐的状态,是在追求绘画中感情的真实性。抽象画派则是通过绘画来探索世界万物内在本质,揭示内在真实。超现实主义,描绘那些梦幻的,被社会学所遮蔽的人的生命潜意识的真实。
关于写实绘画对中国的意义,正如康有为,陈独秀等本着谁掌握了真实,谁就有力量统治世界的观念引进西方写实。在西方,写实已经成为一种民俗装饰、家居装点,这对向来拒绝现实的中国具有很大的意义,并且中国写实绘画与中国当代社会,文化,政治相匹配,写实对于中国学术界是一个没有穷尽的研究方向。艺术方式没有康庄大道,在中国人愿意,并且有能力接受的前提下,作为艺术家就应该对写实绘画语言和人性进行深度挖掘,通过一个细小的孔洞,发现一个新的世界,所以写实在当代还是有无限潜力的。
皮道坚
皮道坚:古典精神才是当代写实遵循的真正价值
通过对写实和具象的不同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写实相对是写意,具象与写实相关。在中国古代文人绘画提倡游弋,并没有很具象的写实意识,我们的传统是把艺术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什么是具象绘画?以上海当代蓬皮杜中心藏品展中布朗格林《建筑与道德》,以及张晓刚画照片的作品为例,它们都不能算做写实,只能算为具象绘画。
具象绘画在当代具有可能性,而写实主义在当代很有意义。
照相机的发明虽然对写实绘画的衰落产生一定影响,但摄影也曾有一段‘画意摄影’来模仿绘画,表明纯粹的“针孔”成像技术不能完全替代艺术绘画所承载的艺术功能。当下艺术界容易把很多观念对立起来,比如传统和现代、西方和东方,“写实绘画在当代没有可能”也是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事实上,写实绘画完全可以做为连接东西方,古典与现代的桥梁。通过回望古典,延续古典精神,感受艺术中的精神和人性才是今天写实绘画真正的价值所在。
吴亮
吴亮:写实艺术存在三种焦虑
摄影对于绘画的冲击作用被人为的夸大,其实摄影不仅没有使绘画衰落,反而令它变得更疯狂,当代写实艺术存在三种焦虑。
一,存在性焦虑
存在性焦虑,就是写实艺术在当下是否有意义。写实本质上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模仿行为,人们在生活中不断享受写实成果,感受模仿带来的乐趣。 只要人性还在,艺术的模仿就会存在,并且模仿的诱惑很大。
二,时间性焦虑
时间性,是衡量写实绘画是否过时的标准。往往被称为时尚的东西是最容易过时的,而过时的才最具时尚性意义。完全可以说当代艺术就是马上过时的艺术,当代艺术存在对时间的渴望,所以写实就在当下,存在这一瞬间,所以马上把握并发展它。
三,认知性焦虑
认知性,即认同感,写实是什么?有何用途?龙美术馆这次写实油画的展览,是将馆藏进行筛选之后的结果,也许当代艺术本身就是属于社会的遗留物。
吴亮以独特的观点为写实辩护,既关注写实也关注艺术之中的文化。感慨我们在现实生活享受了太多写实的成果,即使存在焦虑,写实在当代也具有不可估量的可能性。
鲁虹:写实存在多种文本样式,艺术家需要不断探索制造可能
鲁虹从图象意识演变以及对现实写实的认识为出发点,探讨写实在当代的可能。
用开放的观念来看待写实,写实绘画就是运用图像和文本进行绘画处理。绘画像摄影是一样用摆拍的形式来处理图像,还有抓拍感动画面进行创作。除了西方写实的故事文本外,画家罗中立运用自己理解的西方写实创作了《父亲》使现实主义有一个文学性的文本。何多苓的绘画创作是一种诗意文本。还有上海画家徐芒耀,在法国留学后创作《我的梦》为例,运用绘画中的超现实文本,引起学术界的讨论并在当时影响很大。
到90年代,我们当代艺术发生变化,艺术家在主观框架中加入观念,对现实异化艺术进行批判。刘小东对现实取景和与现实结合,给人偶然一瞥的艺术感受。冷军在进行写实绘画中结合了装置和影像,对中国当代写实性绘画进行思考。即使写实绘画在当代不占主流地位,但依然有更多艺术家默默在写实路上不断探索,所以有理由期待更多优秀写实绘画作品的出现。
杨卫:对中国传统文脉进行梳理和重新归位,审视当代艺术
杨卫从中国传统文脉进行梳理和重新归位,提出在中国传统文脉中就存在不同写实主义的艺术形态。
写实主义的可能性在哪?写实主义是一个外来词,中国写实主义在中国的每个时期立场不同,具有时代局限性。在写实之初,写实主义被形式化了,并未很好的吸收西方写实的精神。很多艺术家都已用写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写实主义已慢慢占主导地位。我们完全可在写实前面加前缀,使写实内容多元化,以不同观念进行写实。总而言之,重新审视当代艺术的内在结构和社会方式,写实在当代艺术中已不存在新意,通过本次展览讨论写实在当代的可能性是当务之急,使我们更多去思考当代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冷军
冷军:写实就是还原艺术本身,还原艺术家内心真实
艺术家冷军分析中西方写实艺术的差异,从环境因素分析,在西方人们就可以随时见到雕塑作品,进入博物馆吸收传统艺术的营养,而在中国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太少。所以产生差距属于正常现象。
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写实绘画在艺术进化体系中中不存在单纯的线性关系,艺术是从一个起点无限延伸。从古至今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艺术真理没有变。是当代和传统在法制范围内共融,且具有包容性,不管做出来的是正确或荒唐都属于文明成果,艺术目的是安抚。在中国,艺术可遵循老子“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理念,也可运用蔡国强的一句话,即艺术是可以乱来的。
作为国画起家的艺术家,在近十年间的写实肖像创作中时刻要求自己还原真实,在能力范围内达到不断提升。将中国文人画与西方材质,新颖形式以及审美形式结合,成就具有感知的艺术。艺术本身应该是有感知的审美,不应该只是无端添加的想像,无端添加想像之后的作品只能是变质的艺术,奉劝当代艺术家要在当代幸福生活中平静下来,结束躁动,才能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的角度看艺术,建议写实要还原艺术本身,还原艺术家内心的真实,只有这样,未来写实艺术的发展才会值得期待。
结语:
此次研讨会对于写实画派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重新梳理,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各个角度分析了写实绘画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指出写实对于当代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作为技法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种宁静的、缓慢的绘画方式让画者得以静思;一幅真实的、感染人心的写实作品让观者驻足,这样的情形也许正是写实绘画存在与当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