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君千翔,与生俱来的西北汉子的阳刚特质,疾风快语,耿直厚道,吃苦耐劳,锲而不舍,几十年来练就了扎实的笔墨功力,博览群书,吸收古今名家之长,遍游名山大川,积淀了深厚的学养见识。看他的大写意花鸟画,用笔很随意,也很放松,却熟而不滥,洒脱而沉稳,具有内在的力度,又能率意为之,求取自然天趣。他用纯粹的书法笔墨,以中锋用笔,干脆利落,线条韧劲耐看,更显示了以书入画的老辣味道。
独爱花鸟四时春,风竹敲窗韵入书
于千翔先生喜画花鸟,他的花鸟画,有时画得很黑,藤枝、败叶和小鸟,在灰蒙蒙的墨色中,显的更加孤寂,甚至有一种冷逸的感觉;也有些画面色彩处理的大胆,大红大绿的原色在画面上跳动,给人一种印象派绘画的新鲜、明快、活泼感,得到了一种很好的视觉愉悦的艺术享受。同时,于千翔还会注意作品上的题款,会用书法来加深画面的意境。字不光要好,内容更是精心选择,成为增加画面内涵的一部分。
他的作品《柔画如欲醉》《婀娜峭拔也》《插花添春色》《独自鸣春图》《临风开口笑》《落花更琦绣》《与梵高对话》《深院花欲发》《岁月的回声》《风吹美人来》……画面极度丰富又极度简单,正是这种画面的处理,赋予了自己人性的生命之气,产生了意外的美感。他能制造矛盾又能解决矛盾,让人们体味出物象之满与意境之灵,更显其绘制的精心和别致,自由奔放中又虚和平静,充满着“禅”意,意神同寓于心物之时,会让人想到石涛的语录:“与山川神遇而迹化。”
香墨落砚六十载,六宝居主渐成翁
于千翔很小的时候就在父亲言传身教下开始临习古代书法经典,从秦篆汉隶到晋唐碑帖,无不下过铁杵成针的功夫。他还从小学习绘画,常常带着画夹四处写生,牧场雪岭、人物驼马,乃至巍峨的群山、广袤的戈壁滩,无不纳入自己的写生簿。他研习过素描速写,尝试过版画水彩,油画上更是下过大功夫。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于千翔先后为自己起了三个书斋名:寒笔斋、养心堂到现在的六宝居,每一次更改书斋名,既表露了他心路历程中的蜕变和飞跃,也展现出其艺术历程的转进与升华。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于千翔曾先后在深圳、兰州、乌鲁木齐、天津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百余件书画作品被美国、日本、德国、香港、台湾商社和私人收藏。进入本世纪后,他为甘肃及外省近20多位著名书画家撰写评介文章,并策划了“陇南万象洞书画笔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甘肃当代书画家邀请展”等大型艺术展览活动。
冥冥之中,似乎艺术女神一直牵着他的手往前走。在新疆生活了38年,当兵、当工人、进报社、搞宣传,都为他日后艺术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疆迤逦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多姿的民俗民情,成为他源源不绝的书画艺术的创作动力。 如今,已步入花甲之年的于千翔外表和内心还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与活力。
自叩家门自家乐,从容面对开新风
丰子恺先生在概述弘一大师时曾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层是物质生活,就是衣食住行;二层是精神生活,就是艺术;三层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其言尚需推敲,但已道出人生最高深的哲理。是否可以这样推理,一个成功的画家,若不懂得禅宗,不视修身养性为无上法门,不深处在虚静玄迷的时空里感悟世事,就无法达到净化自己的艺术感觉,其作品很难脱俗媚,那种飘逸、虚灵和委婉、秀丽之美就不能在笔墨空间里自由的洋溢,而去浸透他人的心脾。
于千翔正是这样一位有大气派而又细腻的文人画家。他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自然美,并以自己独特的笔墨、色彩、语言,表达内心的诗意感受。他的画构图多采用满构图,使画面富有张力,显的充实饱满。有些作品虽然略显清冷委婉,但是画面毫无刻意,自然天成,更显作者平和的心态,这和当下一些入时的花鸟画相比更多了一种含蓄之美、文气之美,彰显出他作品非同一般之处。
于千翔又是一位把书法的书写性融入花鸟画中体现自己鲜明个性面貌的画家。他以干湿浓淡变化的线书写花卉,造成画面的层次,形成跳跃的节奏与韵律,使作品在整体上传达出优雅、高贵的美感气息,也展现出他很强的笔墨凝练而传神表达物象的功力。他曾潜心完成一幅高两米、宽六米的《幽兰图》。这幅作品的笔法可以说完全是用极富金石味的线条,把兰花的君子之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外显一种张力,达到了“画气不画形”的古意和时代新趣。
师恩缱绻难相忘,父慈子孝佳话传
艺术是一个渐进和顿悟的过程,于千翔在在新疆生活的那段日子,正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写大字报、写标语锻炼培养了一批书家。但那时人们大都不懂什么书法和写毛笔字的区别,在当时背景下,有两个人的字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个是当时在阿克苏报社资料室工作的贾梅屯老师,文革中被揪出来写检查,他用隶书笔法写的检查给当时的于千翔”,父亲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于千翔,坚持和守住自己的底线。于父解放前在兰州大学读书,四九年兰州解放第二天便报名参军,跟随王震的部队挺进新疆,在边疆部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于千翔和他成了书道之友,向他请教过一些学书法的入门之法。另一位对于千翔书法产生影响的是他当兵时连队的卫生员,受此二人影响,于千翔把书法当做了自己的学习方向,回到兰州后虽然于千翔将一部分精力转移到绘画上,但是多年研习书法让他在绘画上受益良多,以书入画,把书法线条融入画中,几十年下来,使他的画从质上有了一个进步。
“父爱如山的几十年里,吃了不少苦,也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于父骨子里透出的是一个文人的气质和才情。年轻时曾在新疆军区为部队写过一些东西,作品都散见在一些报刊上,而写诗更是于父的钟爱。《岁月如歌》作品集便是于千翔和父亲两人共同创作完成的,于父的诗,于千翔的书法,这既是艺术作品,也包含了一位儿子对父亲的孝心,以及对以往岁月的缅怀和追忆。
大器晚成勿须言,笔底繁花意若虹
不知哪位前贤说过,作品是艺术家生命的最好注释,其余都显得多余。艺术打动人的地方不光在于形式,题材给欣赏者的共鸣也不能忽略。
传统花鸟画的题材比较固定,这固然使表现语言趋于精致,但陈旧就会带来负面影响,使表现对象失去新鲜感。一个画家画自己熟悉的东西,不仅是“画为心画”,取自客观自然,更是他内心激情冲击力得到外延。一幅画能让人动情,产生共鸣,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构成画面的成因很多,题材、技法、意境。而观者要有同样的感受,仿佛置身在画中,双方都有一种气息在沟通。
于千翔一贯称自己是自由画家。他的作品虽有着传统程式化束缚的影子,但并不固持旧的模式。在注重写生的基础上,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把一些别人看来很不起眼的一花一草,在画面上重新赋予一种别具一格的面貌,让其更生动,更有味道。所以说,于千翔的花鸟画完全是在画自己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真情感受,也是一个成功画家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潜质。他的画另一个特点很值得肯定和提倡,便是以书入画,把书法的书写性融人在花鸟中。通过老笔纵横、淋漓酣畅的笔墨和流动自如的线条,使画面显得淡雅而有厚度,看似逸笔草草,似不经意而为,实则法度谨严。他的花鸟画的第三个特点,便是如何表现出时代精神,如何适应多元的审美心理,在绘画形式感,墨与色的关系上,于千翔更多寻找到自己适宜表现的手段,在借鉴前人的成功的基础上,画出与众不同的新感觉。观之作品,使人倍感神清气爽,即有金石味的古意,更能彰显出时代新趣。
于千翔在甘肃书画圈子里是一位热情大度、乐于助人的好人。他为省内很多书画家写过评介文章,策划过多次有影响的书画展览。他快人快语,坦露自己的心声毫不装腔做态。正是他的这种自然观、艺术观,表现“自我”“心象”的不俗境界,才使自己的花鸟画有了长足的迈进,也被更多的人喜爱和珍藏。然而,岁月匆匆,早已过了花甲之年的于千翔,在生活和艺术创作中依然保持着青春般的活力,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工作在经济尚不发达的西部地区的花鸟画家,他可能失去更多的是物质上的舒适与安逸;但更能支撑他走到今天的是他自我掌控如一,坚忍不拔的精神。每每读到他的作品,总会让人产生一种耐人回味的念头。他的花鸟画,隐喻大于直白,把诗情赋予冷峻,有一种含蓄之美,文气之美,更可会心。这正是他不同一般人之处。我们为他的成绩钦佩之余,有理由也对他寄予更大的期待。
笔底繁花何处卖,闲抛案头绿藤中
写意花鸟画是中国文人画的精华,是中国文化中寄情自然、泛爱自然、表现自然、视万物为有情并以花鸟喻人格“天人合一”的精神体现。在当代画坛,能者甚多,新作万千,一派非常繁荣兴旺的热闹景象。单论花鸟画而言,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都是花鸟画这个画种的特性所决定的。但由于写意花鸟画对画家的学养要求极高,画家不仅成熟期较晚,前人范式也不易突破,因此,被学者视为畏途,而专心从事者日少。但生性倔强、乐于探索、数十载习墨不辍的于千翔终于画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在笔墨空间自由翱翔。
不与群芳争紫红,从容面对开新风
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一种可直接地注入社会层面而利于抒发个人情怀的一种载体。花鸟画兴起于宋元时期,经由明清文人画家发扬光大,近代又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历代名家辈出,各领风骚。如林风眠倡“中西调和”,对花鸟画作了划时代的革新;齐白石把传统和民间艺术相结合,而独辟蹊径;潘天寿锤炼传统,化古为新,正是这些文人墨客在文学、书法上有着深湛和独创的造诣,从而自由地发挥运用笔墨的特长,在特定的历史变革时期,引领和推动了整个时代画风的发展。
对于当代国画家来说,吴昌硕是个无法绕过的名字,他的地位和影响,开了一代新风。于千翔亦得道于此,而且他七十年代在文革中画毛主席画像,八十年代到兰州后,在文化宫周大正老师油画班学过一个时期油画,受林风眠影响在形式构成和色彩的运用方面做了一些借鉴和尝试。所以看他的国画仍残留着抹不去的光影与色彩厚重的痕迹。于千翔自言亦很喜欢何水法先生的画,喜欢他在艺术上不断求变的开拓,所以他把写生的东西合乎自然地取舍,再加上即兴的创作情绪,各种技法的运用,让画面表现出大气,有变化,有韵律,有实有虚,不仅有力度,也有深度,耐得起品味。
在艺术的王国,很多书画家都在至于理想,都想拓宽领域,希望自己墨海弄潮的足迹能跨越时空的洗礼。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将一个人解剖进行简单的评述。因为梦幻与现实之间难以让人分辨出其间的真实本质。但是于千翔却几十年矢志不渝,在没有进过一天美术学府,在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下,靠自学,画着自己喜爱的花鸟画能坚持到今天。对他来说,很是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