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紫地粉彩双耳瓶一对
2013年的海内外春拍,自2月春节过后日本奈良拍卖开始,至7月中西泠拍卖结束,终于告一段落。期间最为重要最为成功的拍卖,当属佳士得香港“雅趣流芳·陈玉阶珍藏中国艺术珍品”专拍,内中拍品均为陈先生多年珍藏,估价极其便宜,因而吸引了海内外买家悉数到场,预展时人头攒动,重要拍品几乎一直在客人手中流动传看,而鲜有机会放回到展柜中。整场预估价5千余万港币,悉数成交,总成交额达214,753,750港币。其中,乾隆紫地粉彩夔龙耳瓶以43,550万港币执全场牛耳。两亿多的成交额,在当今动辄单件成交价即过亿的今天,应该说算不了什么。但如果对陈玉阶先生有所了解,对陈先生的为人处事有所了解,则知道能有如此骄人成绩殊为不易。陈先生生逢乱世,早年师从朱赫定,凭借勤劳刻苦,终于学有所成,进而自己开店经营。经历了民国时期上海的短暂安定岁月,经历了香港最初的萧条时光,以及近年的绚丽堂皇。但无论环境如何,陈先生的正直谦逊,兢兢业业,始终如一地坚持求真求精,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这也是陈先生身后的拍卖还能取得如此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乾隆青花梵文钟
除此之外,苏富比香港的“玫茵堂”专拍也非常成功,无论明清官窑瓷器,只要品相完整,估价明显高于市价也都能顺利成交,表明市场非常成熟。同样,纽约,伦敦几场拍卖,几乎都呈现同样的现象,只要是真东西,保存状态较好,估价合理,几乎都能成交。
再看国内的拍卖,可以看到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货源困难,鲜有未曾露面的生货出现。但为了争市场,没法子比质量,各家就拼命地比数量。以至于国内拍卖公司的图录比着多,比着厚。但图录翻看一遍,真想上手看的没有几件,有的整本甚至连一件都没有。所以,我不禁要问:各位拍卖行的部门主管,有谁敢负责任地说:你主持的拍卖,每件拍品都上过手,认真地鉴定过吗?答案是:我敢肯定地说:没有!自己都没有认真鉴定过,又怎么能把握住真伪这一关哪?真伪这一生命关都没把握好,又怎能奢望举办一场成功的拍卖哪?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国外拍卖,拍品数量少,质量整齐,买家多;国内拍卖,拍品数量多,质量普通,买家少。供求关系严重地倒挂,谁可能拍得好,谁肯定拍不好,自然毋庸赘言,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20周年庆的大拍瓷器工艺专场成交才2579万元。
雍正窑变玄纹尊
国内拍卖近年另外一个值得商榷的现象是:大的拍卖行将有些门类承包给行家,以及大行家自己搞拍卖。行家常年战斗在买卖市场的第一线,各有专长。但拍卖行跟古董商的日常生意有所不同的是:拍卖行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从收藏家手中征集到经过时间沉淀,估价便宜而又鲜少露面的生货。不客气地讲,行家如果找到这种货,最大的可能是收起来不卖,如果真想卖也肯定是通过拍卖求得善价。所以,收藏家对这种行家搞得拍卖通常持谨慎的态度。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我也和国内的一些藏家交流过看法,他们就讲:国外的拍卖,不敢说百分之百是真的,也不敢说百分之百是真实的底价,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大部分是真东西,真底价,然后拍卖的时候再在现场盯着看是什么人在争,如果是了解的收藏家,行家在争,无论底价多低,争到多高都是当前的市场价格。不就是比别人多一口吗!没什么可担心的!可是国内的拍卖,特别是行家承包的,或者行家搞的拍卖,绝大部分的拍品是以前在市场上见过的熟货,这还不算什么,毕竟市场上的生货少。但最担心的是不知道真正地底价是多少,不知道什么人在跟你争?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不敢轻易出手,这就是为什么国内的藏家更愿意选择在国外参与竞投的最根本原因。
永乐青花三多纹梅瓶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很多企业家靠勤劳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对艺术品感兴趣,因此,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造就了当下人们急功近利,挣快钱的浮躁心理。在拍卖行业的具体表现就是,没有人愿意下苦功夫,培育收藏家,培育市场。都想走捷径,捷径之一就是找行家帮着组织货源,或者让行家承包拍卖。的确,这种方式可能收到一时之功,但难有长久之效,这时非常值得每一个想把拍卖做长久事业的人思考的!
话再说回陈玉阶先生,一生规规矩矩做生意,勤勤恳恳治学问,以一场精彩纷呈的拍卖作为落幕,可谓圆满!斯人西行,精神长存,堪为后来效法!
陈玉阶(Y.C. CHEN),1922—2012,江苏江都人,香港鉴赏家及古玩商,十几岁上海学徒接触瓷器,二十几岁至香港从事艺术品生意。
陈玉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