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2:33
点击率:2721
艺术市场,请为大众消费打开一扇门
----——艺术品消费现状调查
“您会买美术作品吗?”“您所买的美术作品属于哪个种类?来自哪里?价值几何?”……这是一份关于艺术品消费的调查问卷,共有13个问题。近日,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在中国美术馆和798艺术区采访了50位普通的美术爱好者,目的是调查艺术品市场中的大众消费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38.5%的受访者买过画,以国画为主,油画其次。这其中超过一半的人所买艺术品的价格在500元以下,少数人会选择上千元。七成人的购买地点是在书画店,少部分人是在画廊和艺术博览会。
调查显示,27%的人打算以后买美术作品。当问及目前还没有买的原因时,87.5%的人表示价格太高。计划购买的作品种类同样是国画最多,油画其次,但差距不大。在选择购买地方面,多数人选择了画廊和艺术博览会,书画店反而受到冷落。在购买价格上,一半的人选择了1000元至3000元之间。
而剩下的34.5%的受访者则没有买过美术作品,以后也不打算买。这其中的原因,一半的人认为艺术品价格太高,一半人压根儿没有想过要买艺术品,属于“只看不买”。
美术作品价格太高,买不起
正在中国美术馆参观画展的娄女士曾经是一位中学教师,现在已经退休。在她看来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小到日常穿衣、家居环境,大到建筑设计都和艺术修养有关。”娄女士说,但是现在的美术是“阳春白雪”,跟百姓的距离太远了,一个重要体现便是美术作品的价格太贵。她目前所买的美术作品价格集中在200元至500元之间,但其中大多属于印刷品,真正喜欢的东西还是买不起。她认为,每个人都有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了,对精神的享受更加看重了,所以美术也应该普及到大多数老百姓,更应该有价格合适的美术作品提供给大家。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如今退休老人成了美术欣赏群体中的新成员,充裕的时间和放松的心态使得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美术。但是他们遇到的普遍问题是,退休工资较低,远远不够购买昂贵的艺术品。于是有许多人选择买画册,在他们看来一本画册不算太贵,画作和文字介绍都有了,不失两全其美。
艺术市场赝品泛滥,不敢买
谷先生最近打算买一幅国画或油画,希望价格在1000元至3000元之间,但让他苦恼的是真迹太贵,而便宜的又大多是些仿冒品。“我们不是收藏家,只是一般的消费者,买不起那些天价的艺术品。可是,也不想买那些仿制品,挂在墙上影响心情。我所需要的是一幅署名的真作,哪怕作者是个学生也没关系,只要造型好、意境好就行。”谷先生说。
从事医疗工作的张先生对此也有颇多体会,“原来身边有很多喜欢美术的朋友,但现在都弃美术而从摄影了。”原因是艺术品市场如今价格奇高、赝品充斥,管理也比较混乱。他希望有一天艺术市场能规范起来,让艺术品消费者买得放心。
在采访中很多人表示,如今到处都是著名画家、艺术大师,但是自己却缺乏相应的辨别力,无法判断什么才是真正的佳作。因此,他们希望多开展美术作品鉴赏的讲座,普及美术知识,让老百姓多学、多看,而后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品。
艺术市场应分层次、多元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认为:“美术作品毫无疑义应走近普通大众,他们有这样的文化权利也有这些需求。但现在的美术创作,似乎还没有把面向普通百姓、进入寻常人家作为目标或方向。出现在展览会、博览会、画廊等场合的作品,大都指向特定受众。进入市场领域的作品,主要是按商品的游戏规则在流动。”
“黑白空间”画廊的一位策展人表示,艺术市场应该给喜欢美术的普通百姓和尚未出名的画家开辟一个空间。画家热爱画画,想以卖画为生,但名气不是很大,苦于找不到市场。而作为百姓一方,想买画却买不起太贵的,甚至不敢走进高档画廊,更别说拍卖行了。在双方无法对接之际,市场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把二者有机地联合起来,既解决了成长中的画家的生计问题,又解决了老百姓装点家居、拥有艺术品的生活需求,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的总监董梦阳认为,健康的艺术市场应该像一个金字塔,顶端所占比例是最少的,越到底部则越是庞大。“小时候我们从茶杯和暖壶上就能看到齐白石的虾和徐悲鸿的马,那是真正的艺术大师和正常的艺术市场。”他说,而目前艺术家创作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作品尺幅大得连电梯都塞不进去,更别说摆放在家里了。艺术市场里,大家都在关注高端市场,几千元的、几百元的却很少有人做,但事实上社会是多元的,无论是日用品还是艺术品,都需要有不同的类型来满足社会各个层面的不同需求市场。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从调查数据来看,艺术品市场有消费需求,潜力很大。但是目前社会整体的艺术消费、艺术收藏、艺术投资理念不够成熟,艺术消费市场还需要慢慢培育。同时,管理部门十分重视艺术品的大众消费,正在支持和鼓励艺术品走进大众,鼓励开发艺术品的附加产品,满足消费者对艺术品的消费需求。比如鼓励企业研发优秀艺术品的有限复制技术,开拓复制市场;鼓励民间艺术品、民族艺术品、农民绘画等进入艺术市场。
在梁江看来,通俗和高雅,各有受众。能为百姓接受的艺术,不仅不会丧失发展前景,反而证明它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摘自: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