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2:38
点击率:2461
和文物打了40多年交道的张如兰是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同时也是国家文物局认定的金、石、陶、瓷杂项责任鉴定员,除了对带着厚重历史色彩的文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对于当下的文物收藏市场,她同样有独到的观点。
不可再生性让文物价值连城
在采访中,张如兰告诉记者,文物有着三个显著特点,历史性、科研性和它的不可再生性,而正是这其中的最后一点,决定了文物有着一般商品无法比拟的经济价值。
从国家的角度,对于文物的政策一直是保护第一位的。张如兰表示,从1995年以后,我国一些流落到海外的珍贵文物随着国内收藏市场的逐渐兴起而开始回流,而北京作为国内一个文物收藏相对集中的地区则开始有更多珍贵的藏品出现。
当记者问到,目前整个国际上的经济形势是否会对文物收藏产生影响时,张如兰告诉记者,由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因此好的、有价值的文物的保值、升值是一定的,“除非遇到战乱,当然这样的几率太小了,不然,文物作为软黄金,只要是好东西是一定会升值的”。
没文化搞不了文物收藏
面对市场上数量庞大的仿品、赝品,张如兰表示,其实有一些仿品的工艺价值也很高,只是因为这样急功近利的生产,机械化了一切,但这样的机械化终究只能从表面上仿造出样子而不能将文物的文化内涵一并呈现。
文物的收藏不仅要关注它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艺术性。张如兰风趣地向记者解释道,如果是一把几千年前的石斧摆在面前,也不能当做文物进行收藏,因为它不具备收藏用文物应有的美感,因此,它的价值只体现在研究层面而没有艺术性也就不能列入藏品的范畴。“现在的文物研究更多的是靠一己之力,而在早年间,文物收藏可以称得上是举国文化,因此也难怪会有艺术接受上的差异。”
“没有文化的人是搞不了文物收藏的。”张如兰告诉记者,无论在哪个时代,什么样的经济背景下,没有文化的人也没办法进入文物收藏领域,“不排除进行投资,但绝对不能算是收藏”。张如兰同时表示,文物收藏一定是远离大众收藏的,一件普通的艺术品的收藏可以是在人们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但真正高端到文物层面,就一定要了解藏品背后的文化,单纯地从经济角度进入文物收藏领域不可取也是会有很大风险的。
在文物收藏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并对自己的藏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要注意收藏市场的商品流动性,“没有买卖,这个市场就‘死’了”。张如兰表示,在不断丰富自己对藏品认识的同时,还会有一个淘汰的过程,这个市场才会更加健康地运转起来。
北京的艺术结晶来源宫廷
就目前市场上玉器收藏的一些突出特点,张如兰表示,艺术品的投资一方面要注重其历史性,同时也要从艺术角度加以考虑。对于做工精美、具有一定品鉴价值的新玉,虽然算不上真正的文物收藏,却在当下的大众收藏圈里逐渐升温。对于这样的情况,张如兰表示,一般的新玉收藏品也可以满足普通藏家的收藏需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普通藏品一样会升值,不过是和好的相比升值空间比较有限罢了”。同时,她还要告诉普通藏家,在收藏过程中,首先要摆正心态,要发自内心喜欢文物收藏,不要老想着拿小钱赚大钱;其次,选择藏品要专一,买什么类型的、哪个朝代的,要对它的基本特色有深入了解,刚刚入门的藏友不要涉及范围太广;最后,收藏爱好者要想提高鉴审水平还要多学习、多逛博物馆看精品,多细心观察。
对于今秋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张如兰表示,这届文博会应当办出中国自己的特色,一方面展品应当尽量高端,更应该通过这些文物来展现中国的文化。“比如,从北京的角度,宫廷文化就是北京的一个文化特点,虽然民间也有一些好的藏品,或许可以更深刻地反映生活,但应该说,北京古老的真正的艺术结晶还是来源于宫廷。”
举办文博会,应当对热爱文物收藏,关注这一领域,甚至是对不太了解收藏的人们起到广泛的影响作用,可以让他们通过文物收藏更多地认识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国家,因此,如果完全从商业角度宣传就很难达到这样的目的了。“文物的收藏并不是大众的收藏,而其实收藏也只是表面看到的现象,更多的我们还应该关注文物背后的文化,了解文化才是真正地走进了收藏的世界。”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