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2:38
点击率:2112
祖国60周年大典,红色收藏如日中天。但民间红色收藏热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隐忧,值得收藏者冷静思考一番。部分收藏者将红色收藏理解得太狭隘,他们认为要收藏革命史,就是收藏那些研究革命史的东西,如单一地选择思想性和理论性强的书刊作为收藏重心,大量占有近30年内印行的将军、元帅们的回忆录。这就偏离了主题,偏离了收藏的实质,使得收藏品显得十分单薄。
收藏界缺精品不缺"思想"
思想性、理论性,或者民间常说的"伟大意义",这不是红色收藏的主题。用大量藏品来反映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抗击外来侵略和反动派的统治并最终取得胜利,"胜利"是红色收藏的主题,可以让收藏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也更有分量。红色收藏要有重点,还需精品意识。我们说红色收藏,核心是在"藏"字上,即要以中国人民和军队的红色历史作为"藏"的重心。在红色收藏精品中,我们要抓重大战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当年的遗存。以此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收藏,这样才能有所学、有所用。最近几年,红色收藏市场十分红火,其整体价格上涨了好几十倍,有些收藏者抱怨东西太贵了。我建议大家将有限的资金投入精品,收藏一两件精品要比收藏一大堆无足轻重的藏品有意义得多,它们也将大大提高你的收藏档次。而红色精品无非是那些反映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中重大历史事件、主要人物的艺术作品,它们具有较高的文物性、文献性和艺术性。在现代社会,大众是选择历史、文化的主体,他们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会仔细掂量作出取舍,标准并不是一些精英们制定的所谓"好"与"坏"、"高贵"与"低贱",更不是思想性、理论性,而是他们内心对这些遗产的文化感应,是一种文化积淀。收藏大众不缺思想性、理论性,缺的是精品。对于红色收藏者而言,藏品背后的历史记忆和人生信仰更为珍贵,从收藏角度更理智、客观地理解中国革命史是一种文化上的升华。
"空白点"才是关键
在观念上和方法上,红色收藏还存在着诸多误区。红色收藏不是全面的收藏,一个人就算是倾其所有也不可能收全。因此,红色收藏要有重点,万不可囫囵吞枣。在收藏中,民间红色收藏者要学会拾遗补缺。这就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家博物馆、档案馆的馆藏情况,从中发现"空白点",然后有意识地去填补它们。这种方法会让你的收藏更有价值。如我在收藏过程中,发现邓小平同志在抗战初期的宣传资料非常少,有关邓小平1938年5月以前的文物,国家相关部门的收藏也不足20件,不能反映邓小平青少年时期鲜为人知的历史,在学术研究上也是一个空白。这就给收藏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后来,我在收藏市场上看到了一本1937年10月上海出版的《战时画报》,内有一篇《第八路军重要将领群聚山西》的文章,其中就有中英文配照片的邓小平同志的介绍,他当时是"第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虽然价格很高,但该画报正好填补了国家馆藏的一个空白,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许多红色收藏者都想将自己的藏品展示出来,还有许多文博单位也欢迎收藏者进馆办展。对于这种难得的机会,收藏者更要精心策划,要让展览成为展示藏家风采的平台。首先藏品要精心挑选。要挑选那些有代表性的、有文物性的藏品,而不能什么都拿去参加展览。其次要研究受众的心理,要有一个准确的受众定位。不同的定位,展示的内容和方法是不同的。比如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2005年主办的"全国藏书家抗日文献巡回展"就定位在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上。我们在布展时强调了藏品的艺术性和视觉冲击力。所以,不同的参观者需要不同的展示风采和特色。把展览办在家里,也要有专业性、主题性。家庭收藏展也需瞻前顾后,藏品不可扎堆儿展,否则会大大削弱展示的效果。当你的展品不太丰富,但又想展示时,你可以考虑采取联合办展或跨门类展览的形式。比如说你是收藏书报刊的,由于年代的原因,书报刊一般给人脏、乱、破的印象,展示的效果不会太好。这时候,如果你和几个玩瓷器的、玩像章的收藏者联合办展,这就会让展览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更具有观赏性。
主题、策划、宣展
主题、策划、布展都非常重要,还有一点值得重视的是宣传。与媒体合作或是媒体上门采访,那是件好事,但这时作为一个参与者,你在为自己的红色藏品做宣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您的受众可能是内行。内行看门道,文物性、艺术性、文献史料性和藏品背后的故事就是关键了。媒体是把双刃剑,说不好可能贻笑大方。有些藏品虽然展示性不强,但却有研究价值,价格就低,我最看中这类藏品,反而可以以一当十。多看博物馆或纪念馆展览,看它们有什么精品,缺少什么藏品,你才能在选题上制胜。多参加民间的专业性活动如读书会、展览、座谈会等,信息同样重要。有取舍才有精品,有专题才能精益求精。藏就藏个我有你没有的,藏就藏个连国家都没有的。红色收藏想要出成绩,只有藏两头:1840年以来,凡非官方的、时代特征明显、有反叛色彩、属查禁范围的;另一头就是现代物品中的稀见品种,特别是各大博物馆或纪念馆未收的精品……我个人只能选后者,工薪阶层的爱好者也只能选后者。选中间的朋友风险最大,北京人说的土话叫:四六不靠儿。
遗憾的是,近年来的红色收藏,特别是高端收藏在资本的冲击和商业的解构下,并没有与逐渐升温的红色文化形成紧密的同生共进的关系。红色收藏群体大,收藏热情高,但由于很多收藏者文化准备不够,不能对藏品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对红色藏品的文化特性进行充分呈现。大量资本涌入红色收藏,卷入了一轮资本推动的商业炒作。部分红色收藏者频繁进出自己的藏品,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以藏养藏"是对的,售精品养垃圾是不对的。
新突破口
目前从事红色收藏的在全国大约有三四十万人,其中很大部分也同时在开展其他题材专项收藏,并且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领域和侧重点。已经持续热了十年的红色收藏再追高决不是出路。那么红色收藏的未来突破口在哪?以下几点可能是重点:
一,"红色"油画精美印刷品:这不仅因为油画在目前艺术品市场中处于强势地位,同时,"红色题材"油画在表现技法以及绘画风格上,也是当今画家难以模仿的。因而油画是目前"红色题材"中最为热门的。建议工薪层的爱好者反过来关注"红色题材"油画的精美印刷品。
二,"红色"瓷器:除7501毛泽东专用瓷外,凡"红色"时代特征显著、器型奇巧、价位较低的品种应拿在手里再说。瓷制毛泽东全身塑像是重点。
三,"红色"邮品:新中国和"文革""红色"邮品目前有组成系列的市场好机会。
四,新中国"红色"经典文学作品:首选"三红一创"(《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山保林"(《青松岭》、《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三花"(《苦菜花》、《迎春花》、《朝阳花》)等初版本和精美插图本,首版首印连环画。
五,1898年-1921年7月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出版物:清末民初放眼看世界后,许多新思想,新学派都涌入中国,既有罗素、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论、法西斯、保皇党派,也有马克思基本原理、十月革命等,如同打开了窗户,苍蝇、蚊子都进来了,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不是独立完成的。包括李大钊在向学术界、思想界介绍新思想时,也有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经过筛选,最终他接受了最精华的东西,即马列主义。而收藏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料,则有助于理清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脉胳和过程。
六,"五四"新文化运动史料:其中国家馆藏缺失的、海外收藏侧重的尤其重要,如陈独秀研究等。
七,"红色"连环画:这是一个极易短期达到系列化的专题。
八,"红色"老照片:昔日不引人注目的老照片已成为收藏投资品种,每一幅照片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被喻为"低价的金矿"。国内比较注重照片内容的历史意义,记录历史题材或时代的作品更容易被认可。未来,国内各地档案部门、出版社把老照片作为影像资料,对老照片的需求会很大。
九,20世纪文化名人签名本图书:怀旧风最能引起投资热情的必然是文化艺术名人和他们的作品。
"红色收藏热"正在由仪式化和审美性,走向深入的思考和版本考订。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热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事件,和其他许多中国文化典籍一样,在不少人眼中,"新善本"可能就是中国传统智慧的新标杆。
来源:《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