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雅、古朴: 捕捉《中国名亭》之魂

2013年05月05日 10:26:14    作者:N/A

2003年的春天,我接到了邮票印制局图稿编辑部佟立英编辑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参与《中国名亭》的邮票设计。我当时没多考虑便欣然答应了。

谈起邮票设计,其实我已经有过一回经历。那是2002年春,我参与了"苏州园林--网师园"的邮票图稿设计,从设计初稿到正式完成断断续续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邮票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由于我本身并不集邮,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大量使用邮票,但对如何设计邮票,却从未有过深入的考虑,只是从一个画家的眼光来判断一枚邮票的好坏。一旦自己从事设计,便茫茫然不知如何下笔,好在当时的同事亚农先生集邮,他不仅带来了自己收集的不少邮票,而且在很多方面给予了我指点。虽然细心创作的邮票最终未能通过专家们的审定,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在邮政部门工作的朋友事后告诉我,大家对我绘制的网师园图稿还是挺喜欢的,只是在布局方面有些不太切合邮票的要求。邮票幅面小,不可承载太多的信息,而我当时设计的网师园邮票图稿,是用手卷的形式展开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显得过于繁复,视点为横向线性的推移,虽然表现了园林的主景,但对整个园林的描述显得有些不当。因而邮票图稿最终没被选中。但于我来说,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也是我接到邮票印制局设计中国名亭邮票的电话后,欣然答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名亭》责任编辑佟立英老师寄来了编辑报告以及兰亭、醉翁亭、爱晚亭和琵琶亭四个亭子不同视角的照片资料,要求该套邮票在设计上要强化文学和建筑艺术的"优雅、古朴、潇洒、诗意",邮票的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和意境营造用文字简明扼要地表达为:兰亭,茂林修竹;爱晚亭,峡谷枫叶;琵琶亭,大江苍茫;醉翁亭,临于泉上。

设计

接手设计后,我查阅了关于这四大名亭的相关资料与文化背景,并确定了这四枚邮票的整体色调,画了一份草图寄给了邮票图稿编辑部,然后开始从自己最熟悉的亭子--兰亭着手创作。

兰亭这个中国历代书画家的精神家园,它的美妙似乎很难以画笔来尽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是以极视所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在这段文句中,我们读到的是一种清新、优雅和洒脱,要将这种感受转换成画面的布局和色调,是我要努力做到的。我将大片流动的白云映衬在兰亭与远山之间,使兰亭置于飘渺的云雾之中,一方面可以用云雾之虚来衬托兰亭之实,使之虚实相间,强化亭子的视觉感,另一方面也映衬了江南的空灵与清丽,在配景方面用了较多的双勾竹叶来描述"茂林修竹"的意境,而左侧一棵略略倾斜的小树打破画面的平整感,使之与主体的兰亭相呼应,产生视觉上的美感。在色调上,以淡绿为主,追求恬静与平和的基调。

琵琶亭位于江西九江长江之滨,为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此写下的《琵琶行》而建。始于唐,屡经兴废,多次移址。现在的亭子兴建于1988年,亭高20余米,双层重檐。"背瞰长江波涛涌,东望翻湖水浩",朝霞夕晖,气象万千。在琵琶亭的设计上,我较多地参照了照片的成分,因我未到过琵琶亭,因而没有很直观的了解,只能通过不同角度的图片寻找合理的布局,同时,我又寻找出唐诗集,重读那首名诗,渐渐理清了创作思路。在琵琶亭的构图中,为了突出琵琶亭的风貌,我虚化了亭子周边的景物,并将繁琐的亭子基座用大片流动的云遮挡,用近处的空白(云)和远景的滔滔江水烘托出了琵琶亭的优美造型,配以冷青色的基调处理,以及画中的冷月、孤帆,试图表现出"浔阳江头夜送客,别时茫茫江浸月"的意境。

我曾到过位于岳麓山下的爱晚亭,并拍过多种角度的爱晚亭的照片,加之邮票编辑部寄来的图片,手头上资料应该是很充足的。并且对爱晚亭的时代背景也有一些了解。这个取自于唐诗的名亭,由于又是中国早期革命的活动胜地,在中老年人的心目中地位非常神圣。故而在构图上我用了略带仰视的透视法,即古人所谓的"高远法",突出和强化了该亭的庄重感,亭前溪涧盘绕,亭后林木茂密,加之通幅赭红色的色调,营造了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意境。

"醉翁亭"图稿是我此次修改次数最多的一张。在这枚邮票的构图中,我用了重重山色、浓密绿树作背景,试图表现出"环滁皆山"的地理环境。在亭子造型上,用了大家习惯了的视角--带俯视的透视法,色调以浓重的青绿色为主,为了突出作为主体的醉翁亭,同样地虚化了周边所有的建筑,增加了流动的白云来衬托亭子的形象。

这4枚邮票设计中,由于考虑到邮票发行时,邮票规格是画稿的六分之一,故而在处理上力争突出主题,不对周边环境如树木、泉石、远山近水作过于细致的刻画,一切都点到为止。在色调上注重调和,不做大的色彩比较,基本上是以淡绿、冷青、赭红、青绿作为四枚邮票的主色调。

修改

经过专家的评审,最终确认了由我设计的这套邮票中选。但也提出了较多的修改意见,归纳起来主要的有两条:一是作为主体的亭子显得不够大,二是要结合各个亭子的不同历史背景、人文脉络进行有效的情感烘托,比如兰亭可再清一些,爱晚亭可再重(艳)一些。而来自四个名亭所在地的专家的意见是希望能在亭子造型中更切合他们已经形成的形象意识,另外是希望能将名人题写的匾额一同画入邮票中。

在进行第二稿的时候,我认真地分析与研究了专家们的意见,再次简化了背景中的一些细节,放大了作为主体的亭子,然后在色彩烘托中,将四个画面根据不同的意境进行了强化:清逸、悠远、艳冶、浓郁。然后对照照片又对亭子的造型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而名人题字因为画幅太小,不可能在其中表现,我又将四个亭子的匾额另外作为单独画面进行绘制,在电脑制版时置入亭中。第二稿断断续续画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停停画画,看看想想,一次次地勾稿填色,一次次地推倒重来,不知不觉中耗费了许多时间,远比平时创作大幅作品来得辛苦。终于画到自己满意了,托裱上墙,然后再快件寄给邮票印制局图稿编辑部,以为可以轻松一下了。

但反馈很快回来了,依然有一亭子所在地的专家坚持认为亭子的造型与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有差距,建议还要重画。我想这时任何解释都是徒劳的,只有再次分析症结才是唯一解决的方法。反复比照照片与我创作的画面,的确看出似乎屋面不够大,廊柱偏粗了些,飞檐不够强烈等等。这些在平常的绘画创作中都是习以为常的东西,在邮票绘制中却不能为当地专家所接受,我想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邮票是国家发行的名片,而名亭所在地的群众对他们引以为骄傲的物体形象实在是太熟悉了,就连观察角度、造型走向、廊柱数目都已形成了一种习惯的审美标准,任何变体和改动,都会形成欣赏障碍。这是我此次绘制邮票的又一体会。因此,我推倒了已经修改多次的稿子,严格遵照亭子造型结构重新勾稿着色,以期待能达到他们心目中的名亭形象,充分尊重当地专家、群众的意见。

定稿

大概又过了个把月,好像是今年的春分时节吧,佟立英编辑打来电话告知,说邮票终于通过了审定,计划下厂印刷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从接受稿约到下厂印刷,持续了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已数不清修改了多少次,画了多少草稿,也数不清与编辑通了多少次电话和信函。一个作为画家来说并不难表现的几小幅绘画,竟让我如此费力,也使我看到了作为邮票设计者的艰辛。我想,如果由我客串绘制的《中国名亭》邮票的面世,能给大家带来某些愉悦,或者尚能觉得这套邮票的绘画还有些优美的话,首先要感激编辑部佟立英编辑的鼓励以及专家们富有灼见的建议和意见。对我来说,增加一种创作经历并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已经很知足了。

茹 峰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最新作品

名 称:云山幽隐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云去空山青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烟含山作影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诚聘英才 | 加盟代理 | 书画租赁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作品征集 | 交易声明 | 联系我们 | 访问量:56071941
版权所有 2012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50093号-2 地点: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706室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传真:0571-87558037 E-mail:chym88@126.com 服务QQ:449363274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