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艺术家对于水墨的关怀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就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取舍问题。关怀是一种责任,一言两语说不清,每个人理解不同。作为我使用的材料——超浓墨,它是实验性和探索意义的载体,它有厚度,浓稠到可以涂墙,在绘画的时候会留下痕迹,这是一种传达表现的方式。它所具有的表现力和西方绘画的具象表现主义有着殊途同归的共鸣,这种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是从大绘画的视角出发的,传统的笔墨精神之外,还会有中西绘画的兼容。而这种表现力是这次展览当中、也是我在最近几年绘画探索当中的重点。
主要是人物画,但是会传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某种东西。人物在绘画当中就是一种画面结构元素,用造型的东西来做状态的描述和意向的表达,视觉张力会很大。也许某些东西看上去不是人物,但是它所承载的是一种艺术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表达。
——黄骏
《杭州跨年展·醒墨》渐入高潮。4个各具特色的当代艺术展览之后,第五位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黄骏的个展《超浓墨》今天在浙江三尚当代艺术馆登场亮相。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超浓墨?这样黏稠到可以糊墙的墨汁,怎么才能用来画画?
看过黄骏创作的人,都会说他画画的场景和画作本身一样精彩。黄骏的绘画并不是拿着毛笔直接在纸上挥洒这么简单,每张画的创作都要经过若干个耗时费力的步骤,相比传统水墨画来说,虽然是使用同样的材料,却更接近于西方的油画。
首先使用超浓墨在宣纸上勾画画面的整体结构,在墨汁未干之前,黄骏会将画摊在地上,然后在纸上泼水——在水的作用下,墨汁会在宣纸上散开,自然地在纸上形成流动感十足的画面。“这是一个非常不可控的过程,因为水的流动和墨汁的扩散都是不受控制的,所以并不是每次的创作都会成功。”黄骏说:“除此之外,在水干之前,宣纸要被取起来。被水浸透的宣纸很难拿,而且取早的话墨没有散开,取晚的话纸会粘在地上。”在纸被取起来之后,他会将画固定在垂直的墙上,然后用喷壶在画面上继续进行调整,将墨迹过于浓厚的地方喷淡,只留下墨汁自然的肌理。这个过程结束之后,画面看起来就已经非常像泼墨山水了,不过这仅仅是第一个阶段的结束。在制作了“底板”之后,黄骏会在这样的画面上继续用笔墨进行“常规”绘画,从而达到最后的展出效果。
“如果仅仅结束在第一个阶段,那么这就变成了完全不可控制的实验水墨了,将水墨作为材料,就是要控制好它,让它为最终的画面来服务。第一遍所创造的类似山水的画面,与后来经过调整而塑造的人物形象和结构结合在一起,就是一种让人融入自然山水的过程,它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和思考也是中国的水墨艺术一脉相承的艺术特色。”
现场大提琴演奏
展览现场,嘉宾云集
黄骏(左)在展览现场介绍作品
以人物造型为主
相对于前几位艺术家的综合性内容展示,黄骏的《超浓墨》展览现场显得简单直接,雪白的墙面上挂着色彩浓烈的水墨画——颜色也只有黑色一种——给人一种简洁肃穆的庄严感。展厅中央展墙悬挂的是12联张绘画《视角2010》,每一张都有两米多高,各式的人物形象隐藏在浓烈的笔墨晕染当中,就好像巨大的屏风一样;对面的展墙上则是9幅以矿工为主题的系列肖像画《乌黑的面容》,每个人物的眼神都像在注视着观众,给人以一种在讲述故事的感觉……黄骏这次展览当中所展出的作品都是以人物造型为画面语言的绘画作品,有些作品当中人物非常明显,有些则以局部造型隐藏在画面当中,经过特殊艺术处理之后,看起来就像是山水画一般。
观众在欣赏黄骏作品
观众在欣赏黄骏作品
将水墨当成材料来处理
黄骏所说的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借鉴,其实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条延续至今的脉络。从黄宾虹继承传统绘画、借鉴西方绘画的光影概念继续探索创新,到林风眠使用西画的材料与工具、以西方绘画的笔触着色彩墨绘画,到八五美术新潮运动中的领军者谷文达将观念艺术带入水墨绘画,这条中西融合的脉络上一直有风格、方式各异的艺术家在进行着各方面的探索。
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探索之后,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感”:“之前我做过彩墨、表现主义、抽象绘画等各种方向的探索和尝试,最终将自己的语言落在了水墨材料本身。”《超浓墨》当中展出的作品,都是以“将水墨简单地作为材料”概念进行的绘画创作,大部分创作于2011年。
黄骏绘画使用的水墨和我们常见的水墨大相径庭,虽然还是墨汁,但是他的超浓墨却黏稠到可以糊墙:“中国画对于墨的使用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南北绘画所呈现出对墨的使用也大相径庭。北方的绘画当中你会觉得画面非常的干、烈,而南方绘画当中则显得柔、润。我想将这两种感觉融合在一起,并且让画面具有和西方绘画一样的笔触和质感,黑要浓到黑得发亮,晕染则要和水一样通透,超浓墨的使用让我做到了这一点。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