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字的出现与纸张的发明
古史记载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谓惊天地而泣鬼神。考古发现,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手制陶瓷上的符号,被学界认为是一种文字的起源。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阿马萨里《中国古代文明》认为:“在距河南舞阳县城北
一般而言,世界五大文明发源中的其他四种文字,即埃及圣书、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美洲的玛雅文、印度梵文都先后退出社会舞台而进入历史博物馆,尽管梵文今天仍被学者所研究,但已不再可能像汉字这样在当代社会中长寿而广泛地运用。汉字这一“东方魔块”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打破了《圣经》中上帝变乱天下人言语而阻止建成“巴比伦塔”的“神话”,并在人类进入第三个千纪年时,在文字和书法两个领域显示出日益强健的生命力。
文字的传播和艺术表现需要物质载体,汉字艺术的最初载体不是纸张。中国人在发明纸张之前是用结绳来记事的,然后产生了古代陶文,在龟甲兽骨上刻辞产生了殷商甲骨文,在青铜时代将青铜器作为文字载体铸刻铭义产生了金文,其后又将文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薄片上称“简”“牍”,也将文字刻在石头上如石鼓文的刻石,或将文字写在丝织制品上的帛书。在经历了众多的文字载体经验后,中国人终于发明了造纸术。[5]
考古发现,在中国西汉初年就出现了比较成熟的纸,[6]如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一些纸上的墨迹字体说明当时已用于文书的书写。[7]纸发明后,逐渐改变了“简重而帛贵”的现状,[8]在促进人类文明进程同时,使中国书法寻找到最好的载体和表达方式,并促成其成为一门重要的东方艺术。
二 书画用纸的历史拓展
汉代蔡伦全面发展和革新的造纸术开始用于书契,这段时期基本上是帛与纸兼用。东汉末(公元 185年左右),书法家左伯发展了“蔡侯纸”而创出了被人称为“研妙辉光”的“左伯纸”,并多为书法家采用,使书法家用纸书情达意获得新的推进。对此,唐代张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