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现代笔墨艺术研究展
展览日期:2025.03.21—2025.04.20
展览时间:9:30—16:30(16:0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上海海派艺术馆一楼1、3号展厅
展览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新镇路1536号
海派艺术馆外景
3月21日,海派艺术馆隆重推出“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现代笔墨艺术研究展。本次展览共展出姜宝林先生的代表作品78件,以近些年创作的巨幅作品为主,涵盖白描、新抽象、积墨、大写四部分。这不仅是对姜宝林先生艺术成就的集中呈现,更是对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下转型与发展的深刻思考。姜宝林先生,作为当代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底与大胆的现代探索,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开辟了一条独具魅力的“中国式现代美”之路。他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师从陆俨少、顾坤伯等大师,后于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受李可染等先生亲授。南北艺术的滋养,使他的笔墨功底深厚且视野开阔。姜先生的艺术之路,始终围绕“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理念展开,这一理念既是对传统的坚守,也是对现代审美的积极回应。
3月22日上午,“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现代笔墨艺术研究展”开幕活动在海派艺术馆隆重举行。活动中,各位嘉宾分别致辞,从不同角度高度评价了姜宝林的艺术成就。
姜宝林先生,作为当代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底与大胆的现代探索,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开辟了一条独具魅力的“中国式现代美”之路。他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师从陆俨少、顾坤伯等大师,后于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受李可染等先生亲授。南北艺术的滋养,使他的笔墨功底深厚且视野开阔。姜先生的艺术之路,始终围绕“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理念展开,这一理念既是对传统的坚守,也是对现代审美的积极回应。
陆俨少题字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俨少先生和李可染先生的题词。1987年,姜宝林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个人作品展时,两位导师分别为他题词祝贺。陆俨少题词:“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李可染先生题词:“实者慧”。这不仅是对姜宝林的评价,更是一种厚爱。多年来,姜宝林以“关起门来做学问”的精神,践行着两位导师的要求,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画画。此次展览中,姜宝林将两位导师的题词再次展出,既是对恩师的纪念,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贺兰山一截
117cm×64cm
1990年
漫步画前,有三件作品尤为引人注目。《贺兰山一截》的创作灵感来源于1980年冬天的一次采风,当时姜宝林还在中央美术学院读研究生。他第一次去大西北,看到阳光下的冬日贺兰山,在蓝天的映照下,对比非常强烈。山上几乎没有植被,只有岩石,山石纹理结构呈现抽象美。姜宝林以单纯的方笔笔线,精准捕捉并表现了贺兰山的山体特征,采用局部放大的构图形式,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与独特的视角。1992年,该作品获“第26届蒙特卡洛现代绘画世界大奖赛”大公政府奖。
2023·11号
144cm×368cm
2023年
《2023·11号》是姜宝林对贵州万峰林的描绘。这幅作品展现了积墨的平面化特点,积墨除了表现对象外,还是一种提炼过的形式美元素。用笔的方向、粗细、浓淡基本一致,积墨形成的黑色块面,把白色的外轮廓形线挤出,如黑夜中的闪电,静穆中给人以奇异的视觉感受。白色轮廓线一方面是山的外形线,另一方面起到分割画面的作用,很有形式感。
2023·12号
145cm×367cm
2023年
《2023·12号》则以抽象绘画的形式,表现了西湖阳光下盛开的大片荷花,再现了杨万里“接天碧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该作品第一稿是2021年为纪念建党一百周年创作的,这是第三稿,构图更加铺开。没有强调单片的荷叶,所有荷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绿色块面,用泼彩的手法,非常生动。荷杆用笔为中锋的篆书笔意,在形式上归纳提炼成呈三角的线构成,荷花用没骨法,在与叶和杆的叠加交错中露出一点空白,起到透气的作用。满构图,铺满画面,与传统文人画的荷花意境迥然不同,表现出生机勃勃的夏日荷花印象。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