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小山
杨春华的画我看过很多,因为接近的缘故,经常有机会在一起喝茶、聊天和看画。早几年,杨春华画了一批山水画,我曾为她写过一篇短文,谈到她画作中的特点和灵动、洒脱、丰富,但最大的优点应该是灵动。这也许是江南画家赖以成功的天赋条件。在我周围,这样的画家不少,只是每个人的方向和追求不一样,受到数百年来文人画传统的滋养,他们摒弃所谓的雄浑博大,一味朝精妙和细微发展,把笔墨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展现出来。
我曾经说杨春华的手跑在思考之前,是指她在画画时全凭直接的新鲜的感觉,而理性是不怎么起作用的。其实,这是一种类型,有的画家主要靠经营和理智的安排,有的画家却依赖于知觉和天性,两者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后者,因为灵动一些,所以也鲜活一些。杨春华的画常给我这种感觉,有时候在她那里看画,往往令我惊讶,作品中透露出逼人的气象,无论是整体的布局,还是用笔、用墨和设色,都具有让人感叹的东西——显然,这是一个画家得以成功并继续成功的天然的优势。
杨春华的画基本上属于所谓的“文人画”范围。说起文人画,自然是个大话题,它辉煌的历史使众多学者难以逾越——当然,对于艺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很难做简单的比较。一些画中国画的朋友到我处聊天,总离不开一个话题,中国画的下滑趋势能否通过这一代人的努力而止住,说句实话,对此话题我是带情绪性的,也许是固执也许是短见,我不太相信谁能够组织某类文化淡出历史的趋势,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文化与其生态的综合关系的问题。我时常摆出一个理由,只要搬出八大、青藤、石涛等人的画册,看看这些几百年前的人和作品,一切便都无须再作解释。
现在有一个观点已被大家认同,即南京不是实验艺术的基地,不是搞艺术运动的场所,这里的画家不温不火,找准了自己的追求,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胃口不大,而标准不低,对于某种类型的画家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杨春华在南京画家里已经是公认的重量级人物,比较有影响的画展和活动都绕不过她,说明这些年她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我一直有这种看法,杨春华作为女画家,就她的气度而言,比很多男画家更壮。我喜欢看她作画时的状态,潇洒自如,一点不拘泥,不小器,而且很自信,自信之中又肯容纳他人的意见。当她自称小女子的时候,我觉得,她的作为有点像大丈夫。
在技巧方面,杨春华经过许多年的探索和磨练,已逐渐寻到了途径。她的用笔比较随意,用墨几乎是在不经意中完成,而设色可说是她的绝活。有同行对我说,杨春华画画,遍数越多越好,在别人手里早成了废品的画,在她笔下却成为精品,这真是一种本事。是的,杨春华常常在一张画上折腾无数遍,最后的效果竟然不错,她说她根本无意识这么做,全凭感觉。需要了,就一遍遍地加墨加色,并且冲冲洗洗,画面没有因为遍数多而变脏,我说她心里是干净的,所以画面再怎么弄也是干净的。近些年,杨春华开始注意起造型问题,这是她原先较弱的一面。造型在整个画面的结构上举足轻重,我看到许多画家不过这个关,以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就叫做写意画,完全是误解,或者,是典型的懒惰的表现。写意画的造型要求更精妙的提炼,要求更简捷的概括,绝不是那么随便和简单。杨春华认识到这一点,她花很大工夫去解决,是一种提升层次的觉悟。笔墨、造型、布局,这些一样也不能少。至于精神性、境界和格调之类,要看一个人的素养,需要几十年时间的积累,比起具体的技巧要难得多,自然,它又是通过技巧得以体现,两者的相辅相成关系,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一点一点慢慢解决。
我还想说,杨春华是多面手,人物、山水、花鸟,她都愿意尝试。需要说明一点,我看到现在有那么一些画坛上呼风唤雨的“大腕”,简直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牛得一塌糊涂,什么都画,反正有人胡乱吹捧,有人傻乎乎扔钱,因此端了个花架子,实际上草包一个,这是画坛乌烟瘴气的原因之一。作画能力,部分是先天的,部分是后天修炼的。有的画家是多面手,有的专精一样,两者之间只是爱好和兴趣的不同,与艺术水平的高低没多大关系。杨春华有个阶段拿出一批山水画,也有时候会让人去看她的许多花鸟画,其中都有不乏叫人喜欢的精品,这便是能力的体现。了解杨春华的人全知道,她原是弄版画出身,而版画界的同行对她是另眼相看的。这说明,对艺术的理解不受“画种”的局限,甚至我还见过杨春华的油画呢!那种感觉也没落到及格线以下,所以我观赏画作,总是有意识地注意其中是否显露才华,笨拙的、愚蠢的东西我实在瞧不上眼。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