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涯美学洛夫书法、诗文品鉴会议纪要

2015年12月12日 10:01:24    作者:N/A

会议名称:天涯美学洛夫书法、诗文品鉴会

会议时间:2015年11月3日

会议地点:唐云艺术馆

一场嘉宾有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中华诗坛泰斗、世界文化大使、人文书法大家、温哥华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顾问洛夫先生亲自参加的“洛夫诗文书法品鉴会”于2015年11月3日下午在杭州唐云艺术馆举行。洛夫所创造的“天涯美学”文化体系,完成了一个文化人国际化视野和哲理思考的超越,也是中华文化融入世界的一项重要文明成果。会议就洛夫诗书天涯美学与西湖文化、打造杭州诗歌之都等课题,展开热烈研讨。

品鉴会由浙江经视主持人甘泉主持,出席嘉宾有: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唐云艺术馆名誉馆长张浚生,温哥华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陈建春,中国国家画院院委、杭州市美协主席吴山明,杭州市侨务办公室主任林国蛟,著名文化推广人、温哥华中华文化基金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周岳平,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黄亚洲,浙江省书法协会名誉主席朱关田,浙江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高翔,杭州市上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创办主任肖斌,杭州市名人纪念馆馆长韩建明,浙江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长祁茗田,温哥华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副主席胡德林,杭州市名人纪念馆副馆长张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美学学会首任会长杨成寅,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吴晓,中国名家书画馆联会秘书长卢炘,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龙彼德,浙江文学会副会长、钱钟书弟子马成生,浙江省古籍出版社社长寿勤泽,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秘书长范达明,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宇全,著名花鸟画家、作曲家高晔,中国财税博物馆副馆长吕建富,浙江社会文化研究院院长应忠良,著名编剧周冰冰、著名年轻诗人舒羽、纯真年代书吧女主人朱锦绣。还有各位藏家陈立展、伶俐、陈云莉、刘敏、施宪、杨文焕等。

会议第一议程:

首先,由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唐云艺术馆名誉馆长张浚生致开幕词:洛夫先生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数十年的探索提出了“天涯美学”这个新美学的概念,洛夫先生在《天涯美学创作谈》这篇文章当中作了很深刻的阐述。这是他数十年来,为之实践和思考的结晶,也体现在他众多的作品当中,他的作品无论是诗歌、书法,都像他自己所说的,因为血脉中流转不息的中国文化,所以他的诗作充满了中国传统的禅意,他的书法作品那种沉稳、宁静、灵动的美感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无论是他的诗或书法作品当中都表现中国非常强烈的一种传统气势。

然后,由温哥华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陈建春向本次会议致辞:洛夫的《漂木》书写着中国文学的经典,他那灵动萧散、意境高古的人文书法表达了诗性美学的至高境界,而他这《天涯美学》哲理思考,更是推动着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明的进程。我们基金会秉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艺术提升文明水准”的理念,致力弘扬推动中华文化和文明融入世界文明进程的崇高使命,整合海内外社会各界资源,努力开创世界性文化交流的新格局。

会议第二议程:由洛夫向浙江省红十字会捐赠书法作品。

洛夫赠送书法“人道、博爱、奉献”,浙江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高翔作感谢发言。

会议第三议程:由洛夫做主旨发言。

洛夫说:刚才听到,陈主席、高副会长的发言,我觉得很汗颜。今天能够见到这么多人来到西子湖畔,这么多名望很高的艺术家们、诗人以及各位专家们,来参加我的诗歌书法作品的一个品鉴会,感到无比的荣幸。同时我希望专家们批评、指教。我所谓的天涯美学是怎么回事,我人生的旅程有两大转折点:一个就是1949年大家都知道的,因为整个社会的关系,我就去了台湾,我亲自流放,自我流放。后面到了1996年我又第二次流放去到了加拿大定居,尤其第二次,我初到异国虽然曾经很潇洒的说,我到了加拿大不过是换了一间书房,事实上,我处于一种时而很尴尬的一种状况。我有的时候黄昏在外去散步,在北美这个清风之下天空之下,两种又矛盾又很愁苦的一种境界。一个是一种孤寂感,一种人的迷失,久久的茫然感。另外一个是为了天人合一,最高的一个境界。这个概念我获得了一个真实的体验,人在困境之下反而更能够体会到人与大自然个体的生命与茫然的宇宙之间的和谐的关系。就在这种体验之下,我就写一首长诗,就在2000年,整个一年时间里,我推掉了一切的应酬,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面,整个一年我就一个人躲在书房里面,花费了十一个月的时间,全身投入了《漂木》的创作。这首诗基本的理论基础就是天涯美学,天涯美学这个概念的发生主要是源于我在晚年客居外国,二度流放的经验所引起的深层次的经验,表现这种深切的诗,最初我定义为天涯诗歌,是比诗歌更能表现海外诗人这种凄凉的流放心境。广义来说,每一位诗人他本质上都是一个精神上的浪子,天地一沙鸥,这是杜甫的诗句,我想他是最能体会其中这种心情和情感的。我所谓的“天涯”其实不只是海外也不只是世界,他不仅仅是空间的一个含义,也是时间的,更是精神和心灵上的,一个诗人身处海外,与血缘母体就会有一种大失落、大飘零的感觉。后来又根据我的浅见,一个宏大的作品,应该是有理念基础的,一个诗歌作品它必须具有两样元素,很重要的一个元素,我念古罗马、古希腊诗的时候,是国人悲剧经验和民族精神的一个结果。悲剧经验,包括我们肉身生命的死亡,但是对于一个常年漂泊生涯的海外作家,更有一种难言的隐痛,那是什么呢?那是一种极大的精神压力,也就是,在人生坐标上找不到个人的位子,而产生的一种,宇宙的大寂寞的悲剧精神,一种愁苦、一种压抑、一种悔恨,不错,悲剧精神是超越这一切的、是一种形式上的、关照生命的一个,也是一种宗教的情怀。老子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苍何不是以人的面孔对众生的呼救?存在与死亡是现代文学、现代诗歌里面两个很重要的主体。庄子曾经指出:“人生天地之间,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说明了死亡是我们个体生命的一个有限性,使庄子不得不面对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我认为文学最高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文学价值的探索,一位诗人所追求的更应该是以这种生命价值的探索来抗拒死亡的有限性。所以这只是中华文学的一个外在形态,文化才是更重要的一个精神皈依。天涯美学除了最基本的元素性和宇宙的境界之外,另外还有一项本质的因素那就是民族的文化,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家汤姆斯曼,他流亡美国,有一次记者问他,你对流亡的生活有什么感想,这位作者很理直气壮的说:汤姆斯曼在哪里境界就在哪里。他的话说得非常豪气,我到加拿大已经是67岁了,远走天涯,而养育塑造我的人格、精神和智慧的是中国,弘扬我的人文素质和中国历史文化也是中国,对我是如此,我相信对所有海外的诗人都如此,不管他的生活如何变化,如果他希望能够写出优良而久远的作品,必然靠一个庞大的文化传统在身后做支撑。所以说,文学诗歌的语言只是文学的一个外在形态,文化才是他的精神内涵,由于海外生活的影响,我经常处在既尴尬又很安逸的生活中,为的就是完整的展示我创造的一个创作自由空间,而充实这种自由空间的就是在我血脉中流动的呼吸着的中国文化。

然后是嘉宾论坛: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杭州市美协主席吴山明从美术学术角度作了发言:洛夫的诗文与书法充满了东方智慧、人文精神以及中华文化的特有情趣。洛夫认为,文学创造一定要有哲学高度和文学张力。他将自己的诗歌书法观概括为“天涯美学”,那是一种悲剧精神和宇宙境界、禅意世界观的融合。天涯美学有着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也有宽阔丰厚的文化视野和宇宙境界,更有诗性艺术的美学表达,创造着属于中华文化的清新至美境界。对于洛夫的诗意书法,可谓是“书中有诗,诗中有书”,他的“天涯美学”概念通过“诗意书法”得以诠释。我看了又看,我认为很有特点,首先在于他心空灵,气中正,意在笔先,从起笔到转折,笔笔中锋,字体端庄秀丽,周正流畅,章法上通篇清秀,气韵生动,感到一种泱泱大国的气度,行云流水,格调高雅。我也看了新出版的洛夫书籍《天涯美学——洛夫书法、诗文精选集萃》,讲的是书法诗歌。可以说“诗意书法”是集洛夫的思想高度、人文情怀、艺术张力、人文品格之总成。我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洛夫书法之灵魂,在于了然于胸的文化气脉。洛夫的书法,浸透着天涯美学之书卷气息,充满着人文情怀的维美张力,它一面透着雄杰豪迈,一股刚健郁勃之气,另一面又有婉约飞动的行草,韵格高古,集形式美与内涵美的融合之作。中国的传统绘画带有诗性、意象性、线性、传承性与兼容性的特征。因此,我认为研究洛夫的天涯美学的哲理思考,必将促进我们中华美术国际化、人文化转变,进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中华文化艺术融入国际的进程,打开中华美术国际化的新空间。

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黄亚洲发言:八十年代,洛夫的盛名就斐然,后来就看到了龙彼德先生写的《洛夫评传》,他的诗意在那个时期一直到现在都在影响着我们,也可以说他是我们华语诗歌里面的一个灵魂式的人物。洛夫先生见到我就说,要把杭州诗都的事情做起来,他也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杭州要打造成诗歌之城,杭州有那么好的历史积淀,唐宋两代大家做我们杭州市的市长,杭州的大运河也是诗,钱塘江也是诗,我们富阳是诗,富春江像诗,我们的桐庐也是诗,雨中看桐庐更是绝妙的诗,千岛湖也是诗。在国家的层面上,我们杭州以一个城市来办诗歌节,这样把杭州作为一个中国诗歌首都去做。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吴晓发言:洛夫的天涯美学揭示了文学本质,揭示了人类生存、生命本质,他提出了一个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天涯美学”,这样一个精神状况。所以漂泊的心理状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华人文学。洛夫诗讲漂泊魅力是从三方面进行把握,第一个方面生命意识,悲剧是情怀,更重要洛夫比较注重的是情怀。第二个方面是宇宙,宇宙空间意识,对象不仅仅在台湾、海外或者大陆,应该是整个宇宙,他说过宇宙意识的乡愁也是宇宙意识昨日的一声轻叹,意识的一部分。第三点洛夫先生的天涯美学,落实到现实主义的现代艺术精神。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龙彼德发言:我是从1988年开始研究洛夫的,到现在出了三本,实际上是四本,第一本是《洛夫评传》,1995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的,第二本《一代诗魔洛夫》,是台湾小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的,第三本《洛夫传:诗魔的诗与生活》,先后由台湾南台出版社和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时间是2010和2011版。关于洛夫的诗,洛夫实际是一个谈不完的话题,怎么样更深一步呢,我有四个课题:

第一课题,古意的崇高。这是洛夫最近几年的想法,以前没有这个想法,现在提得这么突出,可能是最近给我一个突出的印象。他在首自传性的诗中说了一句话:以死去的诗的艺术,去维护古意的崇高。洛夫将崇高看作是显示人性尊严唯一的标杆。这跟我们前几年有些人反崇高,不把崇高当一回事正好相反,我们还是要提倡崇高的,这也是我现在理解的正能量。

第二课题,洛夫诗的当代系统。这是我在洛夫评价当中的最后一章,也是读者反响最强烈的一章。我觉得张力语言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上,因为张力我认为它是知识、结构、语言三部分,仅仅强调语言,实际上是强调的“术”,我们三部分都提的话,那就是提倡“道”,“道”与“术”是有相连的关系的,应该是更高。我那本《洛夫评传》当中归纳了洛夫张力系统,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能念念题目:第一个张力,是背离统一的精神。这里面有四对矛盾,就是感性与知性、无序与有序、负面与正面、现代与古典。第二个张力,是变化多样的结构,这里面有矛盾情景的设置、多重线索的交错、虚实的安排、动静相间的构造。第三个张力,是具有魔性语言。我归纳了几种方法:矛盾法、缔造法、跳出法、颠倒法、搭配法。我觉得这个张力很值得研究,为什么洛夫他号称诗魔呢?他的魔性在哪里?我觉得更重要的一个入口处是从张力解开他的魔性。

第三课题,把缺乏诗性的东西变成诗。这是我这几天最新的一个感受。艾略特说:新诗的源头可以在以往被认为不可能的、荒芜的、绝无诗意可言的事物里找到。我实际上认识到诗人的任务就是从未曾开发的、缺乏诗意的资源里创作诗歌,诗人的职业要求他把缺乏诗意的东西变成诗。我觉得这个课题很值得研究,可以从漂泊当中举出很多例子来。

第四课题,对形式的探索。洛夫先生他是长短皆宜,有长诗和短诗。这种形式他往往能够在有限当中调动创作性,可以创作出很多好的诗。另外唐诗解构,刚才吴晓也提到好几首唐诗,洛夫用的是这样一种东西解构它,他通过这种解构形式,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寻回那失落已久的永恒之美,洛夫的诗往往印象美,确实有永恒性。所以从唐诗解构中也可以看出。

我觉得这四个课题都值得研究。另外就是洛夫的书法,他写的书法都是以现代诗入书,他写的都是现代诗,写他自己的作品,要把诗和书法结合到一起,他这里面诗、书、禅都融入一体了。

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秘书长范达明发言:今天品鉴会我就品鉴洛夫先生的一首小诗,没有几行,题目是《秋千》:“人散了,秋千仍在晃荡,夕阳仍在晃荡,那女子的发仍在晃荡,直到把月光扔上了树梢”。我觉得有三个层次:首先是秋千仍在晃荡,然后是夕阳仍在晃荡,最后是女子仍在晃荡。我觉得这首诗他是把诗人所观察到的已经过去的事物,通过“晃荡”这个动词把眼前留下的情景非常深情的写下来。其中我觉得“夕阳”这两个字用得非常好,夕阳照在秋千的晃荡造成的影子的晃荡,秋千的晃荡造成夕阳投影的晃荡,最后是女子的发在晃荡,秋千可能还在晃荡,人已经走了,那个女子就离开了。玩秋千的这个女子,这里头有一个隐形的主人公,诗人这个痴情的男子看到一个女子在荡秋千,这整个诗没有多少句式和也没有用多少的词,但是整个动感和时间感令我敬佩。他最后一句“直到把月光”,从夕阳到月光这有一个时间,这个时间通过夕阳到月光的转换,这个两个概念就把时间解释出来了。就是注视着秋千的诗人或观察者,他痴情着,人虽然走了,但是脑子里有想象的空间,一直留在他的心目当中,所以这个隐形的情感,我可以设想是一个男士他所看到的女子在荡秋千,一个是时间感,另外一个就是空间感。这个空间感是通过夕阳和女子的发,夕阳是比较宏观的,女子的发是非常微观的,女子的发代表了女子是飘荡的形象,非常有空间感。另外的就是色彩感,色彩感有夕阳跟月光,特别有色彩感有光感。另外一个重量感,我觉得这个重量感通过秋千和女子的发,发是很轻的,这个秋千是非常重的,最终我觉得这首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触点。我讲了晃荡,三个晃荡,有三个“仍”,还有一个“扔”,这三个“仍”跟一个“扔”在诗歌的声律上是谐音的,但是含义不一样,这个“扔”字我觉得从天涯美学这个角度,谁在“扔”,人在做天在看,天看到这个痴情的少年,觉得他站在这里的时间已经太长了,这个时序都变了。从傍晚转换到了月光初上,月光这个“扔”写得非常好,月光扔到了树梢。

中国名家书画馆联会秘书长卢炘发言:

第一、精神程度上,能悲天悯人的情怀,有孤落者的一种叹息,一种痛苦的呻吟,我们仿佛见到,襄陵君在江边徘徊,咏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实屈原也是在感悟生命,他的《离骚》、《问天》就是精神史诗,经历过战争时期、冷战时期的洛夫先生在异国他乡,应该会有那种感受。尽管从诗歌的形式来说,诗律的六句的骚体与自由体的新式诗歌有区别,但是我觉得内在是相通的。洛夫在异国他乡有文化身份,以至于会有今夜酒醒何处的茫然,柳永的词句自然而然的跳出来了。相对于个体诗而言,他将五四白话诗的艺术性提升了,这种提升主要在精神方面。我想强调的是,他爱祖国爱人民,他2011年的诗,写中国梦写到最后,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这就比较直接了。

第二,在遣词造句方面,洛夫的诗极大的装饰了民国语言的表达能力,传统师教重视练字练艺,洛夫先生不是那种诗人,他常常是偶然得知信手拈来,偶然得知其实是在深厚的功底上、学问基础上,甚至是优秀传统文化诗词涵养上,加上超凡的想象力铸成的。他用词的特点是意境活泼,摆脱了一些旧体诗的晦涩难懂,就现在通俗易懂的来说,如寂寞的月光、美丽而荒凉的一生、抱着梦幻飞行的宇宙、游客在年轮上等这些句词,意向鲜明一致,读过印象很深,也是练字练艺而成的,好诗才有诗眼,潘老的诗眼也有很多,具有奇特的想象力。

第三,在表现手法上,洛夫的诗看似行云流水自自在在,却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浓的,而他的诗也是自然的流淌在词句之中的,如果说,唐诗重律宋诗重意,而洛夫的诗就取齐两者皆有所长,既以情入诗又空灵得理。他不少诗歌达到了无界可求的境界,他爱诗爱得很真、感情很深,字句规定不严格,看来是无所谓,其实诗人盼望的那一种很急切的、一派绅士的风度,这一类诗融汇了中西的美学精神,“天涯美学”无论从浪迹天涯的诗人角度、中西文化的文化角度都是很恰当的。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现在什么蒙太奇、意识流,是名称不同手段相同,其实古人早就有,而只有白话诗是新的,我比较认同鲁迅先生的观点,好诗到唐代已经写完,宋代王安石也认为,世界上优美的诗句被杜甫写完了,而通俗的也被白居易写完了,像洛夫先生这样能写长诗又能写短诗,三千行的长诗,时空跨度很大,已经令人非常敬佩! 

浙江文学会副会长、钱钟书弟子马成生发言:洛夫先生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一种因由,就是在于他具有非一般人所有的那种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对一个作家是重要的,其实,对任何一种行业都是重要的。它可以使人在有限的时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使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提到更高的层次。

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宇全发言:“心有多远天涯就有多远”,谈一下洛夫先生的书法作品。过去好多人都说,洛夫先生的字,毫无疑问是人文书法,但是他不是简单的人文书法,洛夫先生的书法绝对不单纯是一个名人书法或文人书法,它的书法有传统功底,又有现代意识,他笔下流露的东西,像他的诗歌一样充满生命张力,看得激情洋溢,我们谈论洛夫先生的书法也不能离开他的诗文创作背景。在这方面洛夫先生是诗书一体化,他的书法思想也体现了他的诗歌思想和美学思想,洛夫先生在这方面树立了一个典范。书如其人,一个书法家,他的艺术深度,取决于书法家的怀抱、胸襟、心灵,这是一个重要元素,而洛夫先生在这方面诗书合并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龚伟亮发言转达了赵月枝教授(西门菲莎大学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河阳乡村研究院执行院长)对洛夫先生诗歌的评价:洛夫先生的诗有一种惊为天人的繁复中的干净、温婉中的恢弘、风雅中的童真和险峻中的美德。他从“北雁南飞”的“衡山之阳”而来,他到“青山秀水”的“福尔摩沙”而去,他往“枫叶国度”的“旷古荒原”而迁;洛夫先生在巍峨气象里把唐风汉韵并超现实主义精神熔于一炉,在一岛孤悬中把西方现代意识与思乡念土情怀珠璧联合,在时代流离里把哲学高度和文学张力归为一体。他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清凉禅味打通日月潭边、西子湖畔,贯穿阳光海岸、钱塘江头,他以一种羚羊挂角的天涯美学沟联天地悠悠、故土绵绵,疏同言语有尽、意蕴无边。洛夫先生的天涯美学与其说出自“不知何处是我明日的涯案”的孤单漂泊,毋宁说出自“众荷喧哗”中的达观自守;与其说是一种“流放”的漂泊感带来的诗歌灵感,毋宁说,是一种进入异质文化圈的跨文化的经验带来的对自我和世界的重新释阐。同样作为旅居温哥华的“漂木”,同样经历从背对乡土到面对故土的轮回,我与洛夫先生不仅感同身受同样一种“濡湿的乡愁”,而且可以说,我所开启的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洛夫先生的天涯美学是试图从诗性和理性上对同样一种人类境遇完成一种殊途同归的超越,亦即对一种“超民族性的民族性”的情感的和理论的表达。

浙江社会文化研究院院长应忠良发言:第一点就是家国情怀:他在诗歌里面,那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歌,也是非常经典的。就是“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第二点就是唯美之理:我觉得在洛老的诗歌和书法作品里面都体现了这一点,他的诗歌不光是朗朗上口而且富有哲理,包括书法结构布局、包括用笔布局,也体现他出鲜活的功底。我觉得在唯美和功底这里是非常完美的。第三点就是温文儒雅:富有亲和力,可亲可敬,洛老身上有很多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研究的。

中国财税博物馆副馆长吕建富发言:洛夫先生是中国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实践者,他一生的经历和诗的创作融合达到了一种境界,悲悯情怀,宇宙境界,这个很好的解读了“天涯美学”的概念。所以说“天涯美学”意义在于,它是一个超时代的,从人类人性本身来讲,从宗教来讲,终极的一个解读,是非常大的题目。不单单是洛夫先生一个人的美学,它是从人类角度来讲可以提升到更高一个境界来解读的美学,就是“酒是黄昏时归乡的小路”。

本场品鉴会议召集人、著名文化推广人、温哥华中华文化基金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周岳平先生发言:今年的“相约西湖”来了我们心驰神往的洛夫先生,今天的品鉴会,群贤毕至,品茶论诗书,仿佛打开历史的时空。洛夫的“天涯美学”,带给我们的时代是全新的全球化视野,漂木让我们进入、背向大海、心怀穹宇的人格化个性的释放。洛夫带给我们时代的是文化的净土清泉,他的诗文、人文书法和哲学思考创造着我们时代至真至美的境界。这是我们物欲快餐的消费时代极其缺少的人文回归。“海空着,蓝也跟着空,云和雾一出生便是空的,夕阳是今天最后的空……”让诗意进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梦想,让我们拥抱洛夫的人文世界,领悟他的思想,奔向诗和远方,去寻找生命的真谛和希望。

最后杭州市名人纪念馆副馆长张帆女士作会议总结。


与会嘉宾于研讨中,感到洛夫乃一代名士,高风清骨,他的人文思想、他的品学修养、他的贡献都是一座高峰。会议认为洛夫是一面文化旗帜,他的天涯美学乃我中华文化艺术至善至美之境界,洛夫对诗文的创作研究、对意境的创造达到炉火纯青,洛夫之书法集中了他浓厚的学养、人品和修为,洛夫的哲学思想更是达到一个空灵的高度。洛夫重要贡献在于对正统中华文脉的继承与发扬光大,在于他对社会、对慈善无私的人文关怀,在于他致力于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他的诗文书法更是对我国文学宝库的巨大贡献!这些都是值得大树特树的。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研究洛夫的天涯美学思想很有必要,需要不断加深,并且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层面文明进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最新作品

名 称:云山幽隐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云去空山青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烟含山作影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诚聘英才 | 加盟代理 | 书画租赁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作品征集 | 交易声明 | 联系我们 | 访问量:62591699
版权所有 2012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50093号-2 地点: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706室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传真:0571-87558037 E-mail:chym88@126.com 服务QQ:449363274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