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卷 元 黄公望 纸本水墨 纵31.8厘米 横51.4厘米 浙江博物馆藏
《富春山居图》描绘了秋初之时富春江两岸的景色。
富春江位于新安江下游,从桐庐经富阳进入钱塘江。沿江三百里,风光秀美,名胜众多。公元1347黄公望到富阳东洲白鹤霄箕泉定居,对春江两岸的风景流连忘返,便不断地对景写生,积累画稿,最终完成了《富春山居图》。
画中峰峦几十座,一峰一变,树几十颗,一树一姿,村舍、渔舟、小桥穿插其中,画中景物自然而丰富,展示了江南翠微杳霭的优美风光。在布局上采用积树成林,垒石为山的方法,把宋人的“深远”以“阔远”代之。《富春山居图》用笔利落,虽出于董巨一派,但比之董、巨更简约,更详尽地表现了山水树石的灵气和神韵。,披麻用湿笔,皴擦用干笔,在坡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浓淡迷朦的横点,逞足笔力,唯情是求。作者极注意层次感,前山后山的关系是由近而远地自然消失,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作者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跃然纸上。
空间对比合理,连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合度。画面仅用水墨渲染,但达到了“墨分五色”的效果,使画面空白具有真实的空间感,给人以挥洒奔放,一气呵成的深刻印象。
卷上自识:“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