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本次论坛及本届水墨初评小组成员有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艺术博物院学术委员会特聘研究员皮道坚担任组长,中央美院教授、《美术研究》副主编、中国雕塑研究中心主任殷双喜,《中国美术报》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委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刘骁纯,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讲师,著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鲁明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东方艺术·财经》执行主编杭春晓四人担任初评委员。
下午的论坛讨论的话题是关于2012年中国水墨发展情况,作为本次论坛的的主导老师,皮道坚老师在论坛及抛出了数个话题:对2012年水墨大事的回顾、整个2012年及未来的水墨的发展态势,以及关于新水墨与水墨艺术的一些问题。新水墨的艺术表达和精神追求是什么?今年水墨火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出现了这么多的作品和艺术家,体现出来的精神诉求是什么?和80年代、90年代,甚至更高一些的有什么不同?第二个就是水墨艺术,我们现在这么多的水墨展览、水墨新人出现,这种水墨和当下的视觉文化是一种什么关系?关于水墨能非切入当代生活,作为现代人的艺术表达方式,可以说是争论已久。我们新的视觉文化,包括各种各样的新的艺术媒体层出不穷,这种东西和水墨有什么样的关系?
就水墨画与水墨艺术的概念,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委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刘骁纯首先发表了他个人的观点。他认为2012年的水墨“火”,主要是向社会播散了这个“火”,实际上水墨画这个概念区别于中国画,又区别于水墨艺术,水墨艺术这个概念从90年代用得最多,也就是90年代在学术层面看到的问题全部都谈过了,实际上是在80年代提出来的。也就是说80年代在水墨画,或者是走出水墨绘画,在这样大的环境中,当时徐冰已经把后来提出的问题全部提出来了,但没有讨论。真正讨论是在90年代,90年代开始真正应用水墨画、水墨艺术来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画这个概念是在我们传统文人书画的基础上来讨论的。水墨画是以材料为标准,以传统的精神作为重要的参照,水墨艺术走出绘画,有更多的观点,这个在90年代曾经出现过非常激烈的争论。这些问题在90年代基本上都提出来了,在2012年,也就是说进入2010年以后,这些问题没有再有新的讨论,而且学术研究大体上也是在90年代是一个高潮。
而水墨画之所以“火”,刘骁纯认为2012年“火”就是社会,社会开始逐渐的认识到这一部分的艺术。当时有一部分批评家关注这个部分的时候,是觉得这样一部分艺术对于中国传统艺术走向现代来说,非常有代表性,非常有中国特点,而且是中国自己的问题,才关注这样的一部分。那么这个部分实际上在学术界在关注,社会不关注,整个社会对中国画这个概念能够理解,在主流,尤其是主流媒体,在西方的主流又对当代艺术能够迅速的理解,所以从两边的主流,中国的主流和西方的主流,实际上一直在淡化水墨,一直不认识这部分,两边的主流都不认识。那么所谓的“2012火”是在社会上、中国的社会上有更多的人认识这部分,包括媒体、市场,也包括官员这样一个大的范围里头开始关注。
2013年会不会火呢?我觉得2012水墨画和水墨艺术推向社会是开始的火,真正的火还没有到,所以2013还是一个过程,一直觉得这个事是很大的事,不是小事,它现在还没有火起来。
中国当代水墨在过去的一年里不论在学术梳理还是市场价值认同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一边是热闹的学术探讨和展览开幕,一边是拍卖行和基金的关注。但如何处理学术与市场的平衡关系,以及当代水墨作为在传统载体上的当代性思考如何发展,各位评委对于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水墨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盘点,并对未来中国水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来源:雅昌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