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画进行养生、治病,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习书作画,二是书画欣赏。习书作画是指自己动手,或练字或作画,融学习、健身及艺术欣赏于一体。书画欣赏是指对古今名家的书画碑帖艺术珍品的欣赏,在艺术美的享受之中,达到养生键身的目的。
《老老恒言•消遣》中说:“笔墨挥洒,最是乐事”,“法书名画,古人手迹所有,即古人精神所寄,窗明几净,展玩一过,……审其佳妙,到心领神会处,尽有默默自得之趣味在”。经常练字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随着自己在书法上的长进和增高,体力、精力也有很大的增益。
1 养生机理
(1)调血气,通经脉:习书作画要有正确的姿势。头部端正,两肩平齐,胸张背直,两脚平放,这样才能提全身之力。宋代陆游有“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之名句。写字作画必须集中精力,心正气和,灵活自若地运用手、腕、肘、臂,从而调动全身的气和力。这样,很自然地通融全身血气,身体内气血畅达,五脏和谐,百脉疏通,使体内各部分功能得到调整,使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精力自然旺盛。
(2)静心宁神:书画活动可以使心理达到平衡。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认为:“莹神静虚,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作画习书必须用意念控制手中之笔,“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绝虑凝神,志趣高雅,便能以“静”制“动”。这样,使人消除紧张变得遇事沉着。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乃能立志进取,购买书法理论,碑刻字帖,参观书展、观摩欣赏,苦练作画习书之功,才能提高鉴别能力,也才能真正掌握功夫。进取总使人欣慰,一旦有所长进,便会自得其乐,心情愉快。
中国书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重在字的间架结构变幻及笔力、气势;而中国画则重在丹青调配,浓淡布局。但其本质都在于追求意、气、神,讲究章法、布局。所调意,指意境;气指气势;神指神态。讲意境,即要求静息凝神,精神专注,杂念全消,一意于构思之中。讲气势,是要求全神贯注,气运于笔端,令作品在笔墨挥洒之间一气呵成。讲神态,是指意境、气势的集中表现。
习书作画及观赏玩味能够令人增加清趣,陶冶情操,并在练习书画之时,使身体经常处于内意外力的“气功状态”,使人神形统一,并能令人静思凝神,心气内敛,这也是排除不良因素干扰的一个重要方面。且习书作画不仅意在心中,还须力在笔端,这又锻炼了筋骨,使气血流通。
总之,书画之健身养性之理在于增加情趣,身心兼娱,意气相合,神形统一。
2 注意事项 练习书法或作画,也十分强调情绪好坏。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字画作品的效果。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曾说:“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精神愉快,心有所悟,雅兴勃发,自然就能在作书画时尽兴发挥自己所长。反之,情绪不舒,即便写字作画,往往也未必成优良之作,更谈不上于身体有益。要作书画,就要注意自己的心情,若情绪不良,不必勉强。因而,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劳累之时或病后体虚,不必强打精神,本已气虚,再耗气伤身,会加重身体负担,不易恢复。
(2)大怒、惊恐或心情不舒,不宜立刻写字作画,气机不畅,心情难静,此时一则不会写出好字绘出好画,三则也伤身体。
(3)饭后不宜马上写字作画。饭后伏案,会使食物壅滞胃肠,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4)“功到自然成”,不可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坚持经常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