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近期行情与未来趋势 -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信息
分享到:

赵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近期行情与未来趋势

2012年06月12日 17:12:32               点击率:2974

 

    2007-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较之2006-2007年在整体上呈现出了更为多元变化的特征,其复杂性与多变性,无疑又与市场外部环境的发展变迁、市场内部结构的激荡调整以及市场未来的趋势变化互为表里而密不可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们在对现状把握上的难度,也更增加了其在后市发展上的不确定性。

第一节外部环境的变化与中国艺术品市场
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与中国艺术品市场
    1.艺术投资潮起潮落
    从历时性的角度加以观察,艺术品市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无疑都是一个相对封闭而小众的市场,是由收藏家及其相关人群所左右的市场场域。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在始自2002年以来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新一波增长周期中,艺术品市场的属性的确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很多证据都在证明外部资金对艺术品市场的肆意侵入,而现阶段艺术品的价格暴涨更催动了资本在艺术品市场中的流动性泛滥,以及各种针对艺术品市场的金融杠杆及其策略的创新与运用。正如美林与凯捷公司《2007全球财富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艺术投资"日益成为艺术品市场中的共识观念,其发展成型的速度令原先的倡导者亦始料不及。
    毋庸置疑,艺术投资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力量已经成为一种显见的事实,如果基于这一事实的话,那么艺术品市场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相关性也将变得日益的密切。而2007-2008年艺术品市场的外部环境的确正在产生着显著的变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事件即是起源于美国房次贷危机所带来的金融海啸。事实是当房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大量对冲基金与金融机构受损已成现实之后,当金融界的精英们的钱包在2008年内要急剧缩水甚至朝不保夕之时,艺术市场中的投资性资金当然会出现大幅度"退潮"的现象,这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会波及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近期行情,成为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负面因素。
    2.美元的贬值
    为了应对危机和保护自身利益,目前美国对美元的贬值仍抱持着一种明确的放任态度。尽管美国政府近来强调其强势美元政策没有改变,但事实表明这一政策实际上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世界市场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美元的持续贬值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也是近期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以伦敦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近期汇率变化所引发的全球艺术品市场资源重新配置的趋势,而这一结论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又可谓喜忧参半。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经呈现加速攀升的走势。其结果之一即是大量"热钱"将会加速进入中国,而作为一种有价资产的艺术品则可能成为这些"热钱"的猎取对象,其理由同样是一方面获得未来艺术品市场的丰厚投资回报,一方面也实现未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价差。而"热钱"的进入也可能进一步推高中国国内艺术品的价格或者维护已有价格的高位运行。这一可能性所产生的影响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第一、它在短期内会支持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继续向上或者行情的稳定;第二、引发全球性的艺术品市场资源针对中国国内市场的重新配置,譬如"海外回流"的现象会得到延续和发展;第三、会极大地提升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的地位与影响力。但是在坏的方面:第一、会造成中国艺术品价格的增速过快以及同比全球艺术品价格的过高;第二、引发人们对于价格"泡沫化"的诟病;第三、针对中国艺术品的大规模套现行为。
    3.通货膨胀及资源类产业新贵入场
    美元的持续贬值所带来的另一结果,是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以及其它基本资源的价格飞涨,由此还引发了现阶段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作为有价资产的艺术品的高价似乎获得了一定的支持,而石油等基本资源的价格增长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也让这一领域的财富拥有者加大了对艺术品市场的投入或者成为新入场的群体。在中国国内,经过了90年代的广东与山东、21世纪初的江浙之后,近期四川、山西、东北、内蒙等地新晋且日趋活跃的艺术品购买人群,更主要是立足于他们在能源或基本生产资料行业财富激增的基础之上。
二、国内社会经济的变化和中国艺术品市场
    1.自然因素
    2007-2008年,中国国内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变化。尤其是进入2008年以来,首先是自然灾害的频仍,这些自然灾害不是人们所能预测和人力所能规避的。尽管我国政府和人民以巨大的勇气和努力正在竭力挽回自然灾害给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巨大损失,但是这些自然灾害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由于艺术品市场更多地具有信心市场的特性,因此自然灾害对于人们情绪上的影响也会在短期内给国内艺术品市场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2.奥运因素
    200888日在中国北京举办的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无疑是2008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近年来"奥运会"似乎也已经成为了某种影响到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特别概念,更重要的是在人们的心目中"08奥运"似乎也成为了某种具有分界点意义的事件,换句话说即是人们对"奥运"之前的市场存在着很好的预期,而在"奥运"之后市场出现调整也是大家的一种共识。大家广泛引用的案例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韩国艺术品的价格平均下跌了75%,直至1990年之后才重新开始上升。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流市场--中国书画市场也早于2007年即进入行情调整阶段,只是 2007年以来中国古典艺术品和当代艺术品价格的继续增长部分冲抵了中国书画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这种现实与人为期望相违背的结果却具有相当正面的意义,正如当股票市场从阶段性的高点6500点下跌至目前的3000点之下时,"泡沫"无疑得到了最大化的释放,而价值投资者又开始跃跃欲试。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调整的提前到来也积极地对冲了因前期的价格暴涨所带来的"泡沫化"压力,最少也规避了韩国案例中的那种巨大的风险。
    3.金融市场等因素
    2008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明显的调整期,这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事实。根据目前金融投资界的观点,专家们普遍认为行情在短期内很难扭转,2010年后才会重新恢复再次上升的动力。针对于此,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流行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说法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与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之间具有越来越强的联动性,在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进入低迷之后,艺术品市场也会受到影响而难以独善其身;第二种说法是,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会进一步凸现出当下艺术投资回报的魅力,引发更多的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支撑艺术品市场的行情走高。然而即便艺术品市场具有与其它金融投资市场相对"绝缘"的特性,但是它无疑还是会受制于整体经济的变化,从而呈现出与同样受制于整体经济变化的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市场的某种趋同性。
第二节全球化与区域竞争
一、艺术品市场的全球化与当代性转移
    1.艺术品市场的全球化
    正如美林和凯捷的《2006年全球财富报告》所指出的那样,"2006艺术品市场呈现出了两大趋势:全球化与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加",而在2007-2008年这些趋势特征则显得更为鲜明。事实上全球化与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新的发展基础,而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高速互动无疑也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力。
    艺术品市场全球化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艺术品交易的开放性体系的初步形成。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艺术品交易的开放性格局已经初步得到呈现,而以中国、印度、中东、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艺术品市场的勃兴,以及它们针对全球艺术品市场体系的不断融入,无疑更增强了开放性的色彩,并提供了丰富的多样性。而艺术品交易的开放性体系的形成,在客观上加速了艺术资源的全球化流通,同时又推动了全球艺术市场的规模发展。目前全球艺术品资源的流通早已超离了国界与洲际的壁垒,甚至形成了根据全球艺术品市场具体供需关系的重新配置。与此同时,全球艺术品市场的规模也呈现出了加速增长的态势。
    2.艺术品市场的当代性转移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艺术品市场中的主流始终以经典艺术为核心。以90年代的欧美绘画市场为例,艺术品的交易是以古代绘画、印象派绘画以及现当代绘画为主要分类,其中古代绘画和印象派绘画是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在21世纪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全球艺术品市场出现了向"全面化"发展的趋势,所谓的"全面化"除了表现为对各民族国家的艺术品和各洲际的艺术品的全方位观照之外,更重要的结论是当代艺术以其丰富多变的面貌全面地进入了市场,并逐渐取代传统艺术、印象派艺术甚至现代艺术,成为引领21世纪以来行情发展的市场品类,从而推动了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当代性转移。
    90年代后期西方私人收藏家的趣味已经发生了重大偏转,这与80年代之前对传统艺术、印象派、后印象派的集中投资已有了本质的区别。关注当代艺术的收藏已经成为了全球收藏家的共识,而近期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当代转移则是这种共同价值观、共同收藏趣味、共同收藏行为的现实反映。对于艺术市场的运营机构而言,针对购买力量的策略调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随着以推广当代艺术为责任的画廊等艺术机构在艺术市场中话语权力的进一步增强,全球艺术市场对于当代艺术偏重的趋势仍将会愈演愈烈。
二、新兴市场的挑战
    全球化的趋势,在21世纪的今天不仅导致了全球交易中心纽约与区域性交易中心--伦敦、巴黎、柏林、香港间的激烈竞争,与此同时以中国、俄罗斯、印度、中东地区为代表的新兴艺术市场的崛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格局。
    1.新兴市场购买力的崛起
    2007年苏富比拍卖公司的统计数据表明,约有21%的买家是初入拍卖会的"新手",而2002年之前单价出价超过50万美元的竞买者主要来自26个国家,2007年同等级别甚至出手更为阔绰的买家已经拓展到来自58个国家。一些专家认为,2002年以来全球范围内艺术品价格的强劲上扬,属于结构性上涨,而非周期性上涨。"俄罗斯、中东及新兴市场收藏家的涌现就是最新的证据,反映出一种长期转变--由于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的数量不断上升,艺术品市场正成为真正的全球市场,而这种转变也使得艺术品的价格延续了上涨势头。"
    2."中国概念"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地位提升
    正如投资市场中对新兴市场的津津乐道,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也存在很多类似的说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中国,亦如投资市场的"中国概念"不仅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生成实现,同时更得到了不断地发酵膨胀,尤其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部分。"中国概念"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的持续升温,引发了更多人士的积极参与,而大量资金的进入更引发了中国当代艺术核心资源的价格暴涨,最终则进一步支持"中国概念"的加速实现。在这种急剧的互动中,作为新兴市场代表之一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艺术市场的增长,的确令全球艺术品市场有点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中国,虽然在2007年中国与美国(占43%)、英国(占30%)依旧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但在一年之间实现对法国超越的成绩也足以让人刮目相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依据自我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权力以及市场话语。
三、市场中心化及中心定价
    1.市场中心化并未改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新兴市场的挑战下,艺术市场"多中心"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某种愈加显明的趋势。但是这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新兴市场仍处于发展与起步的阶段,因此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中心化"现象只是得到了部分的扭转。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了艺术品价格的制定上,即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定价原则,这种原则甚至牵引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在文化学上一些批评家称这种现象为"后殖民主义",经济学家叫"中心定价原则"
    2.中心定价对中国的影响
    2000年之前,区域性的艺术品市场跟中心市场并不接轨,甚至是互相漠视,因此中心对区域市场的影响力并不明显。但是随着近年来全球化的发展变化,中心市场对于区域市场的影响,不仅借助于各种信息化渠道呈现出即时性的作用,同时其影响的穿透力也在加强,甚至影响到了区域性的艺术创作,即所谓的"中心定价引导区域性的艺术创作""这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由于跟随中心定价这个原则而扼杀了中国创作中本来所具有的多样性。在全球化的互相参照下,使中国的艺术市场不但在向国际定价靠拢,连品质与格调也在接近,即'物有所值'。这就是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第三节行情变化与未来趋势
一、历史化与名作的行情
    市场总是比所有的人都要理性,因为它有自己的规律要循,毫不理会人们的情绪波动。回顾2002年以来这一波行情的变化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品市场上涨行情的发展规律: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艺术品市场行情的上涨大致要经过"普涨"行情、"名家行情"两个阶段,最终发展成为"名作行情"。毋庸置疑的是,自2003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与启动于2002年的全球艺术品市场相仿佛,在2007-2008年已经全面地进入到了"名家行情"的阶段,而艺术品市场的有效机制正是通过"名作行情"来有效地消减那些在早先所产生的市场"泡沫""名作行情"在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对后市的不确定性的有效"防御",因为历史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名作在市场整体下跌的时候往往因为本身所具有无以伦比的稀缺性而具有明显的抗跌性""当艺术品市场上涨,低价和中价的艺术品的上涨速度最快;但在下跌期间,这类艺术品的跌速也最快。"
二、市场结构的变化
    20078月英国《ArtTactic》的调研结论,"金融危机会促进或强迫艺术市场进行优化性组合",但是对于 2007-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这个结论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优化组合,不仅是应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策略,同时更是其内部发展的结构性结果。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在2007-2008年间,中国画廊市场和艺术品展会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实现了规模和品质两方面的有效提升。在这一发展的背景之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结构不仅进一步得到了完善成型,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进步。正因为如此,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抗风险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譬如2007-2008年当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波动的时候,画廊市场和展会市场则以前所未有的活跃姿态,部分地抵消了人们对未来行情的忧虑。而2008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不仅会令整个市场在面对可能的危机时具有了更多的弹性,同时国人的艺术品消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既有助于国内艺术品市场的"金字塔"价格分层,也有助于国内艺术品购买力的"金字塔"结构形成,并最终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三、市场类型的变化
    近观现阶段的艺术品市场,可以看到在现代及当代艺术的部分出现了明显的"名作"行情,而在另一方面艺术市场的热点也出现了"向后转"的迹象,即对经典艺术的再度关心。2008年艺术品市场对经典艺术的再度关心,充分反映出在目前众多的不确定之下,市场正在通过自身类型结构的有效调整来积极抵御可能到来的市场风险。除了通过热点转换而积极寻找稳定的市场支点的意义之外,经典艺术的价格上涨,尤其是指标性记录的出现,一方面将通过防御性的策略重新凝聚市场的信心,而在另一方面则会冲抵当代艺术的市场风险。从2008年艺术品市场的情况来看,无论在纽约还是在北京,经典艺术的行情不仅具有明显的抗跌性,而且还屡屡创出了新高,这让人们看到市场类型的结构性调整的有效性,看到了市场机制自身运作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当代艺术"名作"行情的继续延伸,也构成了支撑后市发展的更为积极的一翼。
四、艺术家的创作转型与新艺术的潮流
    论及行情变化与未来趋势,我们认为艺术家也会对此产生一定的作用。作为艺术品的创作者(或生产者),无论是在艺术资源的创生和供给,还是在艺术市场的交易环节,艺术家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2007-2008年针对艺术家的固步自封、盲目生产以及参与炒作的诟病已经愈演愈烈,但是我们认为近期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转型与新艺术潮流的初见端倪仍然是值得关注的方面。事实上,从一线艺术家到更年轻的一代,都在各自的创作领域有意识地改变着旧有的面貌,即便市场对此的认识以及相关的效应不会很快地表现出来,虽然艺术家的创作转型与新艺术的潮流还没有形成更为广泛的共识,但是这些努力以及当代艺术家与艺术市场更为规范化的合作关系的进一步达成,也会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趋势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
五、艺术品市场的购买潜力
    断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后市发展走势就必须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购买力及其未来潜力加以进一步分析。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结论,中国经济目前虽然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财富仍处于一个明显的增长周期之中。根据美林和凯捷公司《2007全球财富报告》的数据,2006年中国富裕人群的增长比例达到了7.8%2007年的相关数据则为20.3%,是2006年的2.5倍多,也是近年来最快速的增长率。根据拉斯·特维德"当全球'高净值的个人'的财富加速增加之时,艺术品市场的表现通常更为亮丽"的相关结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短期行情无疑依然会有一定的支撑。而2008年胡润榜针对"中国富豪的消费倾向"所做的一份报告,其中涉及中国千万元富豪青睐的收藏物品的一个排序,"当代艺术品比例为36%,手表和珠宝为34%,古玩为16%,豪华车为14%",也就是说截止2008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艺术品收藏的青睐度的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52%,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购买潜力。
    
赵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
 

 

 

名家专栏
最新作品

名 称:云山幽隐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云去空山青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烟含山作影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诚聘英才 | 加盟代理 | 书画租赁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作品征集 | 交易声明 | 联系我们 | 访问量:62566200
版权所有 2012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50093号-2 地点: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706室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传真:0571-87558037 E-mail:chym88@126.com 服务QQ:449363274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