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中国山水画的突破与创新,宋柏松认为,绘画,既是“技”和“艺”相融,更是“道”之表现力。对于“技”,米点皴、披麻皴、卷云皴、荷叶皴等各类皴法都是画家们常用的。但“技”对于画家来说,相当于战士会打枪、工人会做工,“技”只是个基础、是铺垫,技能是可以通过培训获得。但画家不是匠,艺术水平并不是靠培训可以获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才艺的高低才是决定作品水准。在这个“道”与“术”的纷争问题上,我们不能只眼见树木不见森林。笔法、墨法固然重要,但中国山水画格局不应拘泥于某个具体的技法基本功,更在于艺术家的眼界、心胸、气度,在于内心的修为和人格的魅力,在更宽广的思路上创作与探索。“技法为下器,气度为上道”,所以,中国山水画的突破与创新,更重要的是拓展艺术境界。中国画古人讲究气韵生动,没错但过于笼统。宋柏松首次明确提出并亲身实践,中国书画的突破与创新,主要拓展境界这三大方向:
碧水青莲(2015绝色风荷展览原作) 136×68cm
一、追求中国山水画的诗意美学境界。
宋柏松山水画作品《碧水青莲》将这种境界较好地表达了出来。
那山岚雾霭之朦胧诗意迎面而来,雪裹山峦如晨妆新娘生动微笑,山泉带着音乐般的韵律叮咚,层林尽染之无限秀色醉人心怀,涌动松涛袭着欢鸟蛙鸣之声,白云深处人家溢着的酒香。春之万象、夏之生动、秋之华贵、冬之华章在画家笔下尽情淋漓,色泽江山,诗意挥洒,宛如气势恢宏的交响在你眼前气势磅礴地演奏着,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与诗意喷薄而出。可以验证,人们购买收藏山水画,并不是购买“地壳板块运动那个山”,也不是照片似的“写实性记录山区地貌”,而要的是“风景如画的诗与远方”!这要求画面景色突出唯美,远近交织、亮暗层次、浓淡相间、枯润有致、高低错落,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美丽画卷。一幅独创性的作品更要强调其文学性,画中的山、石、云、松、水等视觉要素,相互间应具有文学意义上的烘托、对比、呼应关系,使得画面完整,有起伏、有委婉、有故事。还有,图不要画尽然,适当有留有余味,让品读者有想象空间,让人可以尽情“续读与遐想”,才是上上品。
为什么西画分成“风景、肖象、静物”,而国画则分成“山水、人物、花鸟”?这是因为东西方的文化传统与审美不同。国人心目中的“山”,皆不是石头泥块堆积之山,而是“山海经”中那个有传说故事的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中国的典故里每座高山里都住着一个山神。中国画中的山,也不是西画那种单焦点望去的山,而是呈现复杂的多焦点、多视角构成多维画面,更富表现力这也是中国画的显著特征。
中国山水画是以宇宙山川自然为对象,表现它的形象、秩序、节奏、和谐及它内在的精神气质。是要通过绘画,画出国人心中的灵山、蓬莱那种气韵生动、意超形外的仙境,所以我常讲“抓其要领,画其灵魂”,“画山要有气,画谷要有仙”才是活山,不要画死山。中国山水画历来是画山易画草木易,但画水难,画雾画霭画岚难上加难,因水是活的,而雾霭山岚是浮动的。宋柏松则抓住了要领画出《莽壑天铸》:三、努力营造天人合一的儒道哲学境界。
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子,陶渊明的山水诗讲述的是人与自然的故事。为何古人选择在泰山拜天地?那是因为泰山是人与神靠得最近的地方,也是天地人合一的地方。中国山水画家以心灵映射宇宙万象,代山川而立言,图画山川草木动物,去烟明晦,云山绵邈,并非单纯画其形态,固然山形山质、林木百有其美,画家更要借山川表现自我心灵情感,化自然实景为情意的虚境以借景喻人,一片自然风景、一个动物,就是一个心灵的写照,所表现的是画家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交融之灵境。
米饭香 68×45㎝
深入分析,自古以来,山居图行旅图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在于山水画这种艺术涉及到中国哲学的深核,恰为儒家精神与道家精神的中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山水精神。它强调社会规范和责任担当,藉天地精神表社会良心,寓德行准则于山水形态,塑造入世则进取、兼济天下的社会人格,出世则为“道”和虚静无为,顺天道自然而闲居坐忘,缘山水意象而纵情玄远,以独善其身的人格自由。儒家思想的仁心、学养、慧解、听德,所阐释“天人合一"的境界,已成为滋养中囯山水精神的无尽源泉。宋柏松,为绘画而生,这位善于思考,从理论到实践都深具功力不懈追求的艺术家,在“技”、“艺”与“道”的融合探索上徐徐升华,他满怀人文豪情挥笔水墨祖国锦绣山河的壮美画卷,描绘一幅又一幅荡漾着诗情唯美的画作,讲述着“天人合一"儒道哲学的中囯山水精神,书写着中国山水画时代人文篇章。(作者:黎云)
关注我们:
杭州三达文化投资策划有限公司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706室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邮箱:chym88@126.com
网站:中国艺术市场网(www.chym.com.cn)
扫一扫,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