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2:37
点击率:2728
马特利曾是股票市场的套利者,也是房地产的投资者,还是多年的艺术品收藏者。他认为,股票和房地产都是先盈后损,只有艺术品投资“稳赚不亏”。而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他的判断为:日渐积累的艺术品需求将会在近几年爆发。其理由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是油画市场,普通民众还没有消费艺术品的意识。
与之相呼应,年初的北京中国画市场已经颇为兴旺。
2009年春节期间,国有老字号荣宝斋总店门前排起几百米长队,开门后顾客蜂拥而入,挤得销售大堂水泄不通。最爆棚的一个场面是,90多件、价值3000多万元的书画,竟在短短3小时内卖光。为什么荣宝斋的中国画在金融寒冬中如此火爆,一种解释是:由于老百姓对本土文化有普遍认同,无论是高端市场还是大众市场,其消费基础都比较雄厚。
不论是马特利的猜想,还是荣宝斋的爆棚,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当然都是件大好事。这些想象中和现实中的旺盛需求到底来自何处?答案自然要从什么是“需求”说起。
在经济学中,需求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人们对某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复杂,最重要的有如下6项,通常的情形为:
1.商品价格:商品价格下跌时,需求增加;反之则减少。2.消费者收入:消费者收入增高时,需求增加;反之则减少。3.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加大时,需求增加;反之则减少。4.替代效应: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涨时,其需求增加;反之则减少。5.互补效应:某种商品的互补品需求增加时,其需求增加;反之则减少。6.预期: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影响现实的需求。
那么,“马特利猜想”和“荣宝斋爆棚”与哪些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有关呢?
很显然,在未来几年的中国油画市场,并没有价格大幅下跌的趋势,也没有消费者收入大幅增加的可能,消费者偏好、替代效应、互补效应的显著变化更无从谈起。同样在近来的中国画市场,价格未发生大幅下跌,也没发生消费者收入的大幅增加,更没有消费者偏好、替代效应、互补效应的显著变化。看来,“马特利猜想”和“荣宝斋爆棚”都与影响需求的前5项因素关系不大。
当然,“马特利猜想”并非空穴来风,“荣宝斋爆棚”也不是无中生有,可能导致两者的重要原因,是影响需求的第6项因素——预期。
有多年股票操盘经验的马特利认为:完全可以把证券市场的组成结构与艺术品市场对应起来,其规律基本吻合,对个股和画家个体的操作手法基本雷同。可见,他前面所说的民众艺术品消费意识,多半指与股市类似的“艺术品投资意识”。而他本人几年前就到广州购买本土原创油画,也是因为目前价格普遍偏低、未来获利机会最大的缘故。对于“荣宝斋爆棚”,另一位业内人士的分析更为实在:“从投资角度看,艺术品实质上是基于购买者普遍价值认同的商品,升值空间很大、值得投资。”
这种对艺术品市场的预期,真的可以影响到需求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预期都有“自我实现的功能”。比如,甲国怀疑乙国是敌国,便扩军防范,由此引起乙国不安,随之备战,于是两国真的成为敌国。在经济领域,预期的自我实现更为常见。比如,股民普遍预期某只股票会上涨,便大量买入,于是该只股票果然价格上扬。再比如,储户普遍预期某家银行会倒闭,便疯狂挤兑,于是该家银行果然倒闭。实际上,中国高端的艺术品市场在近年的价格飞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预期导致。
既然“荣宝斋爆棚”已经在人们的良好预期下实现,“马特利猜想”的应验也是大有可能的事情,只要人们对艺术品市场“看涨”的预期继续坚持。
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