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2:49
点击率:1997
书圣王羲之作品草书《平安帖》作为重磅拍品,在今年嘉德秋拍宫廷专场中以3亿零8百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古代书画的又一天价成交价格。2010年的秋拍大幕已然拉开。有人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上演着自娱自乐式的疯狂;也有人对此说法不屑一顾,认为这是国家经济实力上升的象征;还有人认为,艺术品收藏本身就有着明显的文化地域特点。
国内买家自娱自乐?
不久前,在中国嘉德的秋季拍卖会上,王羲之草书《平安帖》以5500万元起拍。在叫价达到8000万元时,现场一位藏家直接出价1亿元,将拍卖带到高潮,接着竞价阶梯以千万元攀升。当叫价到1亿7千万元时,场内藏家直接叫价2亿元,再次掀起高潮。此后又经过一轮叫价后,叫价升至2亿7千万元时,最后由来自电话委托3391号藏家以2亿7千5百万元竞得,加上佣金,该作品成交价为3亿零8百万元。有人透露,该藏品为刘益谦所得。可以说,一夜之间,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上,收藏“巨鳄”正在浮出水面。
在去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刘益谦绝对是花钱最多的人,达到8亿多人民币。有人戏称:“比他更豪爽的买家只有乾隆皇帝了。”而在今年秋拍之际,几乎所有的顶级拍品,都被国内买家接手。
据了解,从2010年初开始,市场中不时流传着一种说法,“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上演着自娱自乐式的疯狂”。这个说法的拥趸理由之一是,在纽约苏富比举办的一场中国艺术品拍卖现场,所有的艺术品几乎都是通过电话委托成交的,现场买家很少参与竞价,而且电话里传出来的都是中国话,终于有唯一一件作品被现场买家竞得,现场响起了非常热烈的掌声,结果现场买家也是一幅东方面孔——中国人。
香港佳士得高级副总裁兼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部门主管曾指出,佳士得大部分的拍品征集自他们在全球的长期客户,主要是欧洲、美洲和日本,买家的群体也十分国际化。但是她强调,2009年起买家群体开始发生变化:如秋拍75%的拍卖成绩来自包括港台地区在内的大中华区买家;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买家参与竞投,与2008年秋拍相比,2009年的香港秋拍中,中国内地买家人数增长了63%。她指出,上世纪70年代中国工艺品的拍卖主要是欧美买家的天下,1980年前后香港藏家开始涉足拍卖场,10年后台湾买家的身影亦陆续现身拍卖场,上世纪90年代至今,北京、上海、浙江等内地买家也纷纷加入战阵。
近几年,艺术品市场的火爆,与大量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不无关系。如“浙江老板准备拿出50亿元收购某画家的油画”“山西的煤老板喜欢收瓷器和字画”“成都收藏家开始大手笔地收藏著名当代艺术家作品”等,这些神秘资金的进入,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事实上,买豪宅和买艺术品异曲同工。在通货膨胀预期下,收藏市场再次吸引了资金流入,而经济的强大必将刺激人们对文化艺术品的巨大需求,尤其近几年,中国买家购买艺术品的能力日益得到彰显。如在世界艺术品拍卖中,与世界级收藏家竞价抗衡的山西买家。北京某拍卖公司的总经理曾表示:“收藏界有很多名人,比如北京的马未都,但唯有山西富豪秘而不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他收藏名家的收藏能力受到资金链的影响,收藏是流动的,有进有出,在买卖中总能露出踪迹。而山西富豪的收藏大多如进了‘深宫大院’,只进不出,使得其收藏的藏品成为一个秘密。”
“天价”藏品的归宿
当顶级艺术品被富豪们收藏之后,它的流向也是市场极为关注的。据顾大希透露,林百里收藏的作品有可能成立基金会,或者捐献出来,而国内最大的藏家刘益谦正在筹划建立博物馆,为这些藏品安家。在人们的眼中,这些顶级藏家购买的往往是天价拍品。这个观点并没有错,但仅仅关注到这个是远远不够的。在他们花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到他们究竟在买些什么,与他们以往的拍品有什么区别。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今年纽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刘益谦不仅按照其购买古代书画的风格,花了344.25万美元买下了禹之鼎的《禅悦图》,而其估价只有12万~15万美元。同时也花了57.85万美元买下了陶渊明赏菊畅饮犀角杯,此器刻画的是著名诗人陶渊明闲坐竹石花间赏菊畅饮之情态,估价20万~30万美元。
其实,像刘益谦这样的顶级藏家涉足自己以往收藏之外的领域,并非偶然,其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收藏的一种补充,或者是挖掘市场的潜在机会。
一直以来,宋代书画是中国艺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流传千年者更属凤毛麟角,此次保利5周年秋拍古代书画部分将独享3张宋画。如有典型南宋院体风格的《汉宫秋赋图》,是南宋宫廷画家笔下的上乘之作,描绘了最早的汉武大帝御容,这幅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隆帝非常看重这件作品,为其御题引首及诗作。还有,北宋易元吉的《山猿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