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王曙光报告
2012年06月12日 17:12:31
点击率:3064
尊敬的各位艺术家、各位专家、所有的来宾:
大家好!
今天参加这个论坛,我做了一些事先的思考。我想借这个论坛,先提出一个思考, 就是关于艺术市场的概念。假定我们今天艺术市场的概念,是否有一个市场会出现,“文学市场”,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今天的艺术,正在一定的范围当中以一定的方式走向。面对我们的文学,面对我们的历史,以一种新的方式,走向大众的时候。而且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的时候。当年的孔夫子办学对于学子的教诲和交流,会考虑到2500年以后,会产生一种市场效应。今天的于丹说论语,易中天说三国,对于作品的创作者来说,不会想到将来有一天在中国掀起市场效应,如果有知识产权的话,是否应该为我们的孔夫子和三国的作者,承担这样的一种知识产权应尽的义务呢。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滑稽的提问,是需要提供在今天的市场化的背景中对于艺术品的尊敬。
提供一个背景,在今年的5.1以后,在全国将有48场大的拍卖活动将要进行。有人称之为这是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月,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一方面从股票市场,人们的口袋越来越满的同时,资金的流向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律,更重的投资走向艺术品的收藏,这样的48场的大型拍卖活动将成为艺术品市场的高峰。
但是这样的背景当中有这样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什么现象呢?高价位的精品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不超过2%,每件藏品艺术品的单件拍卖价格超过100万的是微乎其微。整个市场是依靠这些精品做重要的支撑。这里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什么叫做价值?艺术品的价值在哪里?
浙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国浙商成为中国商人的第一群体。现在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我们的企业家正在转变为职业的收藏家。我到过我们经济很发达的城市,去了一位企业家的家里,这位企业家已经不玩企业了,而是成为一个职业的收藏家,在他的藏品中动辄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的藏品,家也便成了一个很大的博物馆,而是一个地道的庄园。而在家中的博物馆中进行编号,第一、二、三、四分馆,监控设备也是非常先进的设备。这样的收藏家在今天也是越来越多。说明艺术正在走向市场。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也是一个重要的背景。在经济学家的眼中看到的是人们的投资流向以迅速的速度转向收藏。艺术家的手中看到了艺术在今天具有相当高的社会价值。老百姓认为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接下来我要提出自己的几个问题:
第一:艺术到底有没有价?
艺术有没有价?我认为我们宽泛概念中的艺术是在无价和有价之间,我认为艺术在今天和将来都是无价的。如果有价就失去了纯粹性,就失去了艺术魅力。但是艺术品是有价的,从一个作品到产品,再到商品,以有价体现流通价值。艺术的无价是指我们的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的那种创作性、审美的创造,这种魅力是永远无价的,是永远进行估价的。金不换我觉得这就是艺术的品质。什么叫做“金不换”,金有价而艺术无价。但是艺术品必将成为一个商品在市场中流通,如果让你的艺术作品成为一个艺术品,就必须进行一个评价,它值多少钱。社会复兴对于艺术价值的不同影响。人类历史当中社会复兴有过多种方式,西方的文艺复兴。我认为西方的文艺复兴,是西方社会和全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复兴,欧洲的文艺复兴是最重要的社会复兴,喊的最响亮的口号绝对不是市场化和经济注意,而是人文主义。以人为本的口号和概念,第一次在欧洲大地如此响亮的提出,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当时的欧洲文艺复兴的艺术都超越了商业价值,首先体现的是永远的人文取向。今天回过头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哪一件艺术家的作品是为市场生产的呢?很少,都是反映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
音乐如此、绘画如此、文学也如此。从来没有考虑我这张画可以卖多少钱,我这部小说可以收多少版权,那时候艺术是很纯粹的。我认为要让你的艺术成为不可再生的传世之作就要保持这样的纯粹性。返过来,中国从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社会复兴,这场社会复兴是以经济为导向和表现形式的。中国的经济复兴使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GDP的总量已经排到全世界的第四位,中国的竞争力排到全世界的第15位,这是有目共睹,令人钦佩的,这是提供了相当高的物质价值。从生产到交易流通,到文化产业的建设,使艺术品从产品层面大为繁荣,请大家注意,为什么提到艺术品从“产品”层面是大为繁荣呢?这是看得到的。艺术和市场的关系达到了空前密切的阶段。在中国的5000年历史当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艺术和市场有如此密切的关系,这是破天荒的头一回。
接下来我们要就要对这样的复兴提出我们对于艺术的一种思考。什么思考呢?中外艺术市场上的艺术传承之作,往往是厚积薄发的,艺术是需要厚重的土壤,如果是积得少,而发的多,那么今天谁有这样的耐心让你的艺术品在几百年后也能呈现出艺术光芒呢?这是对于艺术家的一种挑战。在今天的社会中有这样的几种现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第一,拿我们的艺术工作者的培养模式来看,今天的艺术院校,都办成了万人大学,这样的一种车间化的、这样的一种生产流水线的培养模式,到底能否培养出艺术家?能不能培养出艺术家我表示担心和怀疑。因为艺术最为宝贵的个性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中很少能够看到。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由于长时期的社会生活环境相当的稳定,很多艺术工作者甚至一些艺术家的人生经历较为贫乏,变化不大。我认为有许多艺术是在自己人生经历遭受磨难的时候,社会发生激烈动荡的变化当中产生出来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并不是社会变化太大,而是社会对于人的社会生活变化太少、变化太小。本身经历的贫乏必然会造成作品内容的贫乏。这是因为你的人生经历不够丰富。
第三,艺术家本人没有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当中。他的创作受到了社会各种思潮和文化的影响会比较多。我们的创作经常在考虑,考虑这幅画是谁画的,而考虑画的是什么是很少的,考虑的最多的是这位艺术家的身价,还有画的价值,艺术样品的估价。
第四,现在表示很突出的一点,商业社会对于艺术品的评价往往从价格因素进行聚焦,人们评价这幅画、音乐、艺术品好不好的标准就是“多少钱”,价格作为评价的聚焦。艺术正在受到经济的强烈挑战。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为艺术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又受到了经济的强烈挑战。我多年前去乌镇,那时候人很少,非常冷清,是真正的乌镇,也只有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才能实现中国的文学大师,才能出现矛盾的作品。当地的官员对我说,老师你回去之后能不能多介绍我们乌镇,让旅客更多一点来这里,我多年后再去乌镇之后,问别人看到了乌镇的什么,他们说是看到了前面人的后脑袋。艺术往往不是经济的对手,经济取胜之后,又会重新的打量他的对手,然后再把文化尊为上宾。
接下来我用几个标题把我个人的思考提供给大家。
思考之一:当今社会,价格是否就是艺术品的价值?
第二:艺术品是否就是艺术的价值?
这里面都有很复杂微妙的关系。
第三:在工具和技术日益发达的情况下,传统艺术如何面临创新的挑战?
第四:中国的文化产业如何处理艺术价值和产业的关系?
因为你一做产业就要考虑经济效益,要有产业特征和规模,但是艺术和产业之间,如何处理这样的关系?
第五:今天的艺术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具有多长的历史保鲜期。就是你的作品的生命力可以保鲜多少年?
第六:伴随着经济发达,在中国艺术复兴的时代能否出现?
我们现在出现的是经济复兴,但是艺术复兴能否出现?
最后我谈自己的几个结论,当然是我个人的结论。
第一个结论:艺术品市场日趋发达,但是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品市场化的认识会更加的模糊。艺术品是要走向市场的,但是如果艺术品都变成市场化,我觉得这是不可理喻不可选择的。
第二个结论:收藏人群会从高收入阶层转向低收入人群,不懂艺术的人会比懂艺术人的人更喜欢收藏。股市有一个阶段会下去。
第三个结论:艺术品的价值更倾向于艺术品的价格。评价的标准更多是今天卖了多少钱?
第四个结论:今天可以传世的艺术品不会太多。有待于历史的评价。
第五个结论:艺术复兴难在短期内出现。
第六个结论:艺术家在创作的同时,还承担着艺术保卫的历史责任。
艺术家一方面在进行艺术创作,一方面也承担着保卫艺术的责任。在今天精神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看丰子恺先生的作品,看了之后就会变得非常的纯真。有待于丰子恺先生这样的艺术家的作品能够更多的出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