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成:刍议媒体艺术公信力缺失 -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分享到:

于美成:刍议媒体艺术公信力缺失

2013年07月03日 10:40:48          出处:中国南方艺术      点击率:2061

多年来,我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收看、阅读花费了许多时间。媒体的个别节目、栏目让我喜爱,在脑海里刻下深深的印迹。譬如,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2013年年初以来陆续播映的口述历史的《岁月丹青》系列专题片《力群——手持刻刀的战士》、《刘焕章——随意刀工甘寂寞》、《张世彦——墙壁上的心田勾勒》等70集,记述了年龄70岁以上在世的我国老一辈美术家的艺术人生的足音。它是我国一个时期美术家创作实践活动的形象记录,也是当代中国美术史色彩浓重的篇章。《中国美术》杂志2011年第1期“专题·多边联谈”栏目刊发的关于画家吴冠中先生的《被神化了的吴冠中》(范达明)、《吴冠中的画好在哪里?》(河清)、《一颗火热的心与一个艺术的人》(梅墨生)、《误读历史 误读传统——吴冠中的错误》(潘嘉来)、《究竟该如何历史地看待吴冠中》(胡斌)、《感动心灵的艺术大路》(郭庆祥)等的一组文章,既评价了吴冠中先生取得的艺术成就,也揭示了吴冠中先生在艺术探索中的不足以及可待商榷的问题。其有助于读者全面的了解、认识一位画家,为杂志刊发评介画家的文论开启了新风气。新媒体的《艺术中国》网站设置的“视频”、“专访”栏目新闻报道的消息,评述论说美术活动、人物,快捷、简明、真诚,与受众情感亲和。等等。应该说,这些媒体的节目、栏目真实的、专业的报道了美术界的情势,博得了受众的认同和良好的声望,塑造了媒体的艺术公信力。从而,提升了各家媒体的影响力,在媒体激烈竞争中获得了重要的砝码。

公信者,大众信赖之谓也。媒体公信力是指公众与媒体的相互作用中,媒体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也可以说,公信力是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一种内在力量。媒体公信力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建立或改变的指标,而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

传媒学,也叫传播学。是指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发生、发展规律与社会关系的一门学问。有关媒体公信力,许多传播学者、专家和新闻人、出版人对其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笔者作为门外人,仅对媒体从业者在美术新闻报道中出现的真实性、专业性的问题,导致媒体艺术公信力的缺失,凭借平时的感受,拉杂地谈上点滴陋见。

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不仅是开展新闻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媒体创立公信力品牌,形成影响力的基础。多年来,媒体艺术公信力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虚假新闻和新闻炒作。美术界是媒体虚假新闻和新闻炒作之风盛行的场域,虚假新闻和新闻炒作事件俯拾即是。《北京晚报》2010年11月22日刊登记者赵李红的《 让人震憾,七大美术馆共建“东西贯中”》一文,是为2010年11月20日—12月25日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东西贯中——吴冠中艺术回顾大展》撰写的长篇报道,就是一篇混淆真实性、涉嫌虚假新闻的报道。在此,不妨引用该文“记者手记”中的几句话:

“没见过一个画家一次如此多的作品展示。没见过如此多的作品张张养眼醉眼。张张养眼醉眼都是捐赠作品。350幅作品都有思想都有魂灵——蜜蜂采蜜,吴冠中采美,他希望自己的作品‘专家拍手,群众点头’——有专家的认可,有百姓的会意。今天在展厅,我看到了专家拍手喝彩,看到了群众点头崇拜。满馆都在呼唤吴冠中,吴冠中在作品中复活,他用憾人的艺术衍生了自己的另一种存在。‘想我,就来看我的画展吧’——浙江美术馆大门口,吴冠中先生在横幅上迎候热爱他的艺术的观众。展览通道入口处,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在一遍遍播放有关吴冠中生平活动的纪录片。开幕式当天,上万名观众向吴冠中报到。”

“满满的七个展厅,移步换景,融景生情,绝笔之作《休闲》、《幻影》、《梦醒》、《巢》终于被我找到,凝神画前,听作品悄然讲述着自身于今年春节前后的诞生故事……吴冠中先生的创作不竭,我用眼睛触到他活生生的心跳。”

赵文舞文弄墨,玄虚离奇,靡曼浮夸,耸人听闻,从“350幅作品都有思想都有魂灵”到“吴冠中在作品中复活”,从“吴冠中先生在横幅上迎候热爱他的艺术的观众”到“上万名观众向吴冠中报道”,莫非是力图把吴冠中先生的艺术推向终极的高度,把吴冠中先生抬上祭坛和神坛,招徕信仰者的膜拜。那么,如此不能客观的、真诚的而凭借主观臆想的新闻报道,能撑起媒体艺术公信力的一片新天地吗?这种异化的伪新闻,是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挑战,损坏了新闻呈现的力度,甚至走到了新闻事实传播的反面,实则是画家吴冠中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受到毁损,善良的受众被忽悠,产生对媒体传播信息的质疑,降低了对媒体的信任度,声誉大打折扣,媒体的艺术公信力遭受了稀释和消解。

美术领域的新闻炒作连篇累牍,形形色色,乱象丛生。其一,画家自我炒作:他们上蹿下跳,巧舌如簧,自吹自擂的炒。其二,小圈子结盟炒作:职业画家——吹鼓手(策展人、批评家)——媒体新闻人,搭结成齿轮与链条的关系,直白地说,就是名利链。这根链条的每个节骨儿从齿轮上滑落,掉链子,都会影响这个链条的正常轮转,彼此利益受到伤害。故他们小圈子的人紧紧捆绑在一起,搞定网络媒体,周期性地高调爆炒,垒固山头,捞取资本,牟利赚钱。其三,媒体新闻人接受职业画家的好处,与相关网络媒体串通一气,联手炒作。其四,有的地方官员,想在文化艺术领域建树功绩,为打造地方画派,与画家上下倾力炒作。我们不难发觉,在媒体美术新闻的一些报道、广告中,画家往往被冠以什么“著名”、“大家”、甚至 “大师”、“巨匠”、“泰斗”的称谓。或是什么“知识分子型的艺术家”、“实力派画家”;或是什么“创始人”、“领军人物”;或是什么“艺术世家”、“大师的关门弟子”;或是什么各种名堂的头衔,以及获得什么各种名头的奖项。等等。可以说,屡见不鲜,不一而足。如此对画家不着边际的,不辨菽麦的炒作,殊不知,等于给画家带来的只能是从“吹捧”落到“捧杀”的惨痛下场。这种新闻炒作一而再,再而三地蛊惑受众,显然,是不能在受众中建立起信誉度,树立起媒体艺术公信力的。

倘若把媒体艺术公信力的缺失重塑起来,我以为,媒体必须生产出真实性的好新闻,以便使公众对媒体逐渐恢复较为恒久稳固的信赖。新闻事实和事实本质的真实性是维系媒体生存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其取信于民的关键因素。新闻只有秉持真实性原则,才能符合新闻事业的客观规律,才能使受众感受到他们被尊重,而不是被欺骗。拥有良好公信力的媒体,拥有话语权,说话受众听了相信。为生产出具有真实性的好新闻,媒体新闻人就要遵循传播规律,练就敏锐的新闻嗅觉,捕捉到良好的、权威性的信息源。美国学者梅尔文·门彻说得好:“信息源是记者生命的血液,没有通过信息源得来的情况,记者就无法活动。”〔1〕媒体新闻人获得了信息源,就应该尽快抵达新闻事件现场,多角度、多侧面的采集信息,平衡报道立场,以公正、求实、求是的态度,及时撰写出新闻稿,第一时间生产出真实性的且具有深度报道的好新闻。

媒体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专业性不仅显示媒体新闻报道的学术性,其实也是真实性的一种反映,还是对新闻报道准确性、可信度的一种考量。媒体美术新闻报道或杂志或图书中,往往出现使用的专业术语有偏差,评介人物、事件用词不当的种种弊病。我在前文已经提到,有的媒体美术新闻报道一些画家举办展览的消息,被报道者的艺术成就,作品水平的展现,时常有与解说词脱节、不贴切、乱贴各种标签的现象,被标榜为“著名”、“大家”抑或是“大师”的称谓,孰不知,“大师”应是在人格品性、文化底蕴、艺术修养、艺术造诣诸多方面都达到一定高度的艺术家。当代中国画坛哪有那么多的“大师”?另外,在这样的报道中,还存在着用词陈旧、单一,不论画面的形象画得如何,采用的修辞语句多是“栩栩如生”、“内在心灵情感的流露”;不管画的这个模样或那种模样,都反复归结为“鲜明的地方特色”、“独树一帜的风格”,乃至其他方面的“文化自觉”、“引领当代的审美”、“呈现了时代风采”一类貌似时尚的流行词语。

媒体撰稿人(批评家)有的是从外语、历史、哲学等专业转行过来的,他们没有全面了解掌握绘画的理论和技能技巧,在撰写的文论中,生涩蹩脚的行文,引用外来词语,从概念到概念,云里雾里,绕来绕去,就是说不到点子上。创作实践家看了这样的文章,直摇头。如此的文章无法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对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创作进行评判,更不能说对艺术家创作的内涵挖掘,对作为接受客体的受众的欣赏指导和认知交流。无疑,招致明白人的耻笑,同行看着别扭听着恶心,受众遭遇到的是对艺术的误读和信息污染。

举凡事例,让我们看出有的媒体新闻人文字功夫的枯萎,词汇的贫乏;批评家专业知识的薄弱,艺术修养的欠缺。当今,媒体从业者在迅速增加,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所难免。加强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培养是提升媒体艺术公信力的手段之一。谈到加强媒体从业者专业素质的培养,我尤其感到无论是科班出身的,还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下大工夫对视觉艺术语言的学习。换言之,就要熟悉鉴赏美术作品,读懂美术作品。只有这样,方能有助于撰写出具有专业性,令人信服的新闻报道、文论。媒体美术新闻报道、文论中假若经常出现专业语言的差错,阐述的学术问题欠清晰明确,那么,怎么能充分体现新闻媒体报道的专业性,建立起媒体的权威性,树立起队伍的良好形象呢?

在此顺便提句与本文有关系又没有什么大关系的一个话题:为什么有的电视频道美术节目收视率逐年增高?为什么美术类杂志有的改刊两三年,在广大读者中的声望就节节攀升;有的办刊走轻车熟路,不求新变,质量平平;有的前些年被读者看好,近年来办的质量降低,声望滑坡?为什么江苏美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这些年在我国出版界崛起,在读者中享有声誉?无外乎,这恰恰是与电视台、杂志社、出版社等媒体能适时调整节目、栏目的设置,缜密把握出版选题计划的平衡,特别注重专业性,播映了一些好节目,出版了一些好的图书,刊发了一些好文论有着直接关系的。

面对媒体艺术公信力的缺失,媒体应该拨正导向,凛然正气,报真情,说实话,提高媒体人的专业素质,发布、出版一些有新见锐气,有风骨而不割人的消息、著述,使受损的媒体艺术公信力得以恢复和增强。

注释:〔1〕〔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于美成 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名家专栏
最新作品

名 称:云山幽隐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云去空山青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烟含山作影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诚聘英才 | 加盟代理 | 书画租赁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作品征集 | 交易声明 | 联系我们 | 访问量:56087005
版权所有 2012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50093号-2 地点: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706室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传真:0571-87558037 E-mail:chym88@126.com 服务QQ:449363274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