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从诗圣到天涯美学 -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信息
分享到:

洛夫:从诗圣到天涯美学

2015年04月29日 10:40:27          出处:《环球》杂志      点击率:2515

作者:环球杂志记者 江亚平


洛夫,中华诗坛泰斗。更是一代文学大家,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

洛夫先生移居加拿大西部城市温哥华18年,要找到这位平易近人的文化宗师不难,但要发现他由诗意美学构成的丰富的文学世界却不易,更难的是挖掘出他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贡献、价值和意义。



洛夫先生在新书发布会上


正是本着探寻洛夫先生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的目的,笔者在阳春三月花满天的一个下午,如约来到洛夫先生位于温哥华列治文的家中,与他谈文学、谈人生、谈当前的文坛现象以及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些思考…… 


梦是一盏灯


话题先从洛夫先生去年的一首诗作开始。去年夏天在温哥华举办了一次名叫“大中华梦----加拿大两岸四地文化艺术节”,洛夫先生不但是这次活动的总顾问,还应邀专门为此次活动写了一首诗《梦是一盏灯》,成为那次文化艺术节上的主题歌。


“梦是一盏灯

照亮昨日历史中的血和泪

点燃明天征途上的另一个梦

梦是一双翅膀

载着我们在天空飞翔

飞向一个英雄上马的地方


有一种梦叫做风

曾把我们吹到茫茫的天涯

又吹回到泪眼相望的故乡

明天不是梦,是天边的繁星

是我们永恒守望的远方

是从我们胸中升起的太阳


梦把我们拧成一股绳

捆长江 绑泰山

把一盘散沙铸成钢的坚强

中华梦

不虚幻,不荒凉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


我问洛夫先生,诗歌往往是中青年人的专利,因为有梦想、有激情、有冲动、有跳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而进入耄耋之年的他,为何这种激情和创作冲动能持续一生,年过八旬仍不断有佳作问世。他沉吟片刻后说,大概是漂泊感给他带来诗歌的灵感吧。

今年87岁、满头银发的洛夫说,自己的人生经历比较丰富,小时候念过私塾,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经历过抗战,打过游击,1949年到台湾后在部队里当兵,又经历了金门炮战,还被派到越南当军事顾问,这都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96年漂洋过海来温哥华定居,他自称为“二度流放”,在吸收西方文学精华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文学创作。

在谈到诗歌和文学时,洛夫先生的兴致一直很高。他认为,诗人和文学家要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不能坐在书斋里安享生活,闭门造车,那只能写出一般的作品,无法打动人心,也没有艺术价值。他结合自己的体会说,文学创造一定要有哲学高度和文学张力,要有悲剧意识。只有把个人悲剧与民族悲剧结合起来,才能让自己的创作直抵人心,引起共鸣。



洛夫在写书法


洛夫先生不但是高产量作家之一,也是写作时间跨度最长的作家之一,从15岁开始发表第一首诗歌开始,在过去的70多年时间里一直笔耕不辍。2015年,他的新著《唐诗解构》刚刚付梓出版,笔者也荣幸地拿到了一本有诗有画有书法艺术的一本“三绝”著作。洛夫先生这次是用现代诗歌创作手法来诠释古代的唐诗,给唐诗赋予新的面貌和新的意境,可以说是推成出新的一次大胆尝试,也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一个梦想。 


背向大海的“漂木”


洛夫先生是个不断追求完美和挑战自己的人。正是为了新的追求,洛夫先生在年近古稀之年,依然出走台湾,到温哥华定居。洛夫先生说,如果说1949年从大陆到台湾是因政治巨变而被迫流放,那么1996年从台湾移民到温哥华,则属于主动流放,因为他已厌恶了台湾日益恶化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希望到北美来吸收新的文化养料,让东西方文化发生碰撞,产生新的文学因子,从而完成从“诗魔”到“诗圣”的转变,并进而实现自己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夙愿。

正因为有了第二次流放,洛夫的精神世界和创作素材也更加丰富。他认为流放是一种追求,一种寻觅,也是一种挑战。在流放的过程中,自由和孤独相生相伴,哀怨的情感和包容的情怀水乳交融,正是在不断的漂泊与流浪中获得新的精神营养,让文学创作不断跃上新的高度。

作为二度流放的成果之一,洛夫先生在新世纪之初创作出一首3000多行的长诗巨作《漂木》,里面抒发了他二度流放的漂泊经验与孤独体验,也写出了他对生存的困惑和对生命的关照。长诗发表后立即引起轰动,并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而成果之二则是在2000年提出“天涯美学”的概念。他说,天涯不仅指海外,也不仅指世界,而是一种精神上和心灵上的涵义。身处海外,如果只有移民而没有大寂寞大失落的漂泊感,就只能写出泛泛的作品。天涯美学具体说来应具备“三有”,一是要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二是要有宽阔丰厚的文化视野和宇宙境界,三是要有诗性艺术的美学表达。

在采访中,能从洛夫先生的身上深切感受到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磊落胸襟。洛夫说,他如果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的话,是因为他一生只是认认真真的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已。吟诗品酒是他喜欢的,练习书法是他喜欢的,结交名仕好友也是他喜欢的,虽然一生坎坷,但总能以乐观的心态淡然处之,而不需为五斗米折腰,更无傲慢清高之态。

他说自己一直在路上行走,虽已耄耋之年,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目的地。常有人问他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他总是回答说,最满意的作品还在创作之中,尚未问世。显然这并非谦虚之语,因为洛夫先生一直认为写诗是件严肃的事情,也是他一生的追求,精益求精,从无懈怠。


唐诗中那个烟雨朦胧的埠头 


这次采访后不久,在温哥华国际画廊举办了一次新书发布会,这本新书正是洛夫先生的新著《唐诗解构》,当地不少文化名人前来祝贺。洛夫先生在发言中说,他虽然少小离家,但一直受中华文化的哺育,不曾中断过汉语诗歌美学的熏陶与传承,正是这些文学精华滋养了他,让他能创作出许多作品来,因此他希望通过对唐诗的再创作,来普及唐诗,宣传唐诗,让更多的人热爱唐诗。他还倡议,要在海外发起一场唐诗复兴运动,让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吟诵唐诗,普及唐诗,传唱唐诗,最后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文化使者。



 作者与洛夫合影


为什么洛夫先生如此看重传统的中华文化呢?他对笔者说,中国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东方智慧、人文精神、生命境界以及中华文化的特有情趣,都是现在诗歌中比较缺乏的,也是他的不懈追求。他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小学时代就是学习背诵唐诗宋词,三字经和幼学琼林等传统文学经典,青年时代希望有所突破,因此又学习了大量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但不久他发现西方现代诗歌晦涩难懂的特性,又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和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学经典,流连在“唐诗中那个烟雨朦胧的埠头”,最后完成了一个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古典的升华,把中国古典和西方现代文学创作连贯打通,借西方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中国的东方智慧和人文精神。因此,他觉得在文学、文化和诗歌的传承与传播上,自己始终有一种无法推卸的使命感。

他强调说,没有丰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为基础的现代诗歌创作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有大成。现在不少诗人只追求名利,把诗歌当成沽名钓誉的工具,因此无病呻吟的作品居多,没有诗味,没有情感和意境,更没有神韵,难得产生震撼心灵的作品,让他深感忧虑,因此他呼唤在文坛上吹入一股清新之风,吹走笼罩在中国文坛上的雾霾,让人人都能畅快地享受精神愉悦。

过去,洛夫先生是以诗人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并且因其诗歌成就而多次获得两岸三地的文学奖,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其实洛夫的文学成就远不止于诗歌领域,他除了出版38部诗集外,还出版了7部散文集,5部评论集,8部译著,这些著作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创作经验,也有独特的文学观点,构成了洛夫先生的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哲学观点和学术体系。此外,他的书法深具文化内涵和笔墨功力,以诗意书法享誉艺坛,堪称一代人文书法大家。洛夫更是不遗余力地在海外推动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文学大师和文化使者。

为什么对中国文化如此钟情?他说,一位流放作者不论他立身何处,生活形式起了多大的变化,他都需要一个庞大而深厚的文化传统在背后支撑。“我虽然有去国的凄惶,却无失国的悲哀,就是因为我的血脉中流转着中华文化。”(完)

名家专栏
最新作品

名 称:云山幽隐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云去空山青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名 称:烟含山作影
作 者:胡世鹏
尺 寸:68×68cm


诚聘英才 | 加盟代理 | 书画租赁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作品征集 | 交易声明 | 联系我们 | 访问量:55405732
版权所有 2012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50093号-2 地点: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706室
电话:0571-87558039 87558040 传真:0571-87558037 E-mail:chym88@126.com 服务QQ:449363274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