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白 泼墨山水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藏
刘维阳先生捐赠
孤峰顶上,道法自然,云山清远。刘知白的艺术成就成为专家学者们思辩的关注热点。适逢浙江大学125周年校庆之际,5月24日上午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办了刘知白作品捐赠仪式,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叶民和第十届杭州市政协主席叶明出席活动并致辞。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楼含松和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刘斌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建设银行总行原副行长余静波,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李培培,中国囯家画院院委、中国美院原副院长刘健,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方志伟,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马景娣,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美术系主任池长庆,刘知白学生、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孔耘,刘知白先生弟子、贵州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安朝刚,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美术系副主任、副教授吴强等和收藏家应忠良、胡德林、胡关妙等嘉宾与会。捐赠者刘维阳是刘知白先生第十一子,因工作原因,委托周岳平先生宣读了充满情怀的发言。捐赠仪式由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副主任、浙大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丁海忠主持。
由东方既白国际文化论坛组委会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云山清远--刘知白艺术品鉴会精彩纷呈,近三十位与会专家、嘉宾参加了品鉴会,与会者各抒己见,对这位已经仙逝十八年的贵州的画隐艺术家作品进行着广泛的评论,从不同侧面对刘知白先生的艺术追求和学术成就展开了全方位的品评与赏鉴。
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东方既白国际文化论坛组委会主任楼含松认为,刘知白先生经历坎坷,生活清贫,偏居西南一隅,身处大山之中,但这一切并没有束缚他的艺术格局,扼杀他的创造力,真可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甚至可以说,是特殊的经历和艰难的处境,成就了刘知白先生的艺术。纵观中外艺术史、文学史,其实不乏这样的案例。刘先生早年考入苏州美专,接受正规美术高等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以临摹古画为职业,与古为徒,得以深入传统,磨炼笔墨,而较少受到时代风气的冲击。在贵州山区的生活,又使他有亲近自然、师法造化的机会,这两者成为他后来艺术创新的重要前提。到了晚年,开始真正的创作,一出手就石破天惊,陡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貌:泼墨加大写意的笔法,酣畅淋漓的画风,抒郁勃之气,有理想之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宇全担任了品鉴会的学术主持,他认为在当代贵州乃至中国绘画史上,刘知白都可以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是一个用精神和生命作画的大画家。他视名利如浮云,远离“主流画坛”,坚守着一种艺术的自由品格和独立思想。他的艺术作品是其艺术生命的一曲曲交响乐!暮年变法更是其艺术生涯中留给后人的最后“绝响”!艺如其名,他知白守黑,法古出新,以我法画出自家山水,真正做到“我手画我心”,“白云自有白云法”,最终形成了超然物外、神归画中的“刘家山水”的自家面貌。其大泼墨山水最为学术界所称道,也是其丹青岁月中最为精彩动人的一章,相对于齐白石当年的“衰年变法”,其“耄耋变法”似乎更具有创新意味与学术价值。这一点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美术界的一片“惊叹”!知白先生生前身后,曾得到了著名红学家、书画家冯其庸,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陈绶祥、陈传席、陈履生、刘骁纯、梅墨生等人的高度评价,称其“泼墨山水笔墨之高,已入化境!”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艺术成就会被越来越多的识者所器重与珍视。
著名国际文化推广人、加拿大收藏家协会会长周岳平先生牵线搭桥,促成了此次艺术盛事。他说,刘知白是位孤峰顶上的艺术大家,其以燃烧生命去追寻光明和纯净的大泼墨心象艺术,唤醒着心灵的曙光,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和追寻。他蹊径别开地独创的山川云烟构建着诗性的宇宙境界。我们去品味刘知白先生的作品,不仅让心在白云游走,更让我们如莲一般送去惠风和清芳,引导更多人们去创造诗意美学生活。
参加品鉴会的嘉宾有叶明、余静波、李培培、刘健、楼含松、方志伟、刘 斌 、周岳平、马景娣、池长庆、孔耘,安朝刚,吴强等。收藏家应忠良、胡德林、胡关妙等嘉宾应邀与会互动。出席品鉴会还有浙大发展联络办公室、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大图书馆等单位的代表。这是一次高品位的艺术雅集与研讨活动,在孟夏时节给大家带来了一股和畅的清风。
刘维阳在刘知白作品捐赠仪式上的发言
(由周岳平代为宣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荣幸将我收藏的父亲遗作《泼墨山水》通过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给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我是刘知白的第十一子刘维阳,我想各位也许对我的父亲刘知白并不陌生。自本世纪初冯其庸先生在《美术观察》介绍了父亲的艺术以来,画坛始识其人其画,可以说,父亲不仅仅是一位画家,他更是有着求是创新精神的艺术的信徒。
父亲的艺术成就离不开江南千秋文脉的滋养;亦离不开他客居五十余年的黔中山川胜景感悟。
父亲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5年拜美专国画科主任顾彦平为师并住苏州怡园潜心研习“过云楼”所藏历代名画。抗战期间从江南到西南流亡之际各地风物入眼入胸,都令他的心胸与笔下之景发生了微妙变化。1949年客居贵州贵阳,他在此五十余载人生历程心系自然,期间又曾被下放洗马山区,心无旁骛地沉浸于山水画的研习与创作,上承传统,中施造化,下启新法,在黔山风雨的启迪之下创立了前无古人的泼墨大写意山水画。可以说,是独特的黔山成就了他的艺术蜕变。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一直是我们所景仰的。抗战期间浙大西迁和我父亲走进贵州,行进的都是文化文明的突围之路。而今他的作品能够被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所收藏,既是名校对他艺术文化价值的认可,更是对众多象我父亲一样投身艺术默默奉献的老艺术家们文化精神的肯定。我相信通过浙江大学的国内外巨大的品牌影响力,让更多的学子和有认之士去了解认识中国艺术,这才是我们捐赠的目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谨此浙大校庆125周年之际,再次感谢所有为我父亲的艺术长驻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而努力的领导和同道朋友们。
谢谢大家。
刘维阳
2022.05.22
刘知白(1915年—2003年)原名庭坦。号白云、如莲老人、老藤、野竹翁等。1915年11月生于安徽凤阳,2003年8月仙逝于贵州。1920年随外祖父学习书法、经史,1925年由《芥子园画谱》学习中国画。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国画科,1935年拜顾彦平为师学习吴门画法,同时入住苏州怡园,潜心研习“过云楼”所藏历代名画,其间又随师拜访苏吴藏家,得览更多历代名家书画剧迹。耳濡目染,由此奠定坚实传统山水画学基础。
晚年以造化为师,在自然中印证传统,将古法化为己用,终臻随心所欲之大境。先生襟怀坦荡,意存高古,始终坚守着一个文化人的自由品格和独立思想。其早年作品文雅清逸。晚年笔写泼墨,清奇诡美、大气磅礴。先生襟怀坦荡,意存高古,一生远离画坛,始终坚守着一个文化人的自由品格和独立思想。
1985 年在贵阳举办个展。同年,贵阳艺苑出版《刘知白蒋梦谷画集》。1988 年以新作展于北京中央美院。
1987 年被聘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89 年 1 月中国美术馆收藏山水画二件 ( 《石壑松风万树梅》《山塘如镜月光明》 ) 。
1999 年 12 月《刘知白画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0 年以全新的泼墨法创作出百余幅作品在贵州省博物馆展出,受到行家们的赞赏,与此同时贵阳市文联、美协在贵阳举行《刘知白中国画研讨会》。作品多幅被省内外文史馆、博物馆及个人收藏。
2012年年底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重读经典】搜尽奇峰——20世纪中国山水画选展对刘知白的评语:“其艺术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继承传统精髓,又注重形式的创新,最终法古变今,创造了中国泼墨大写意山水画的新技法,成为中国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泼墨大家”。
2013年,《刘知白中国画展》。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美术馆承办的《刘知白中国画展暨刘知白艺术研讨会》于2013年7月1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汇集了刘知白先生1938年至2003年间创作的100余件山水、花卉作品,展览呈现了刘知白先生近一个世纪学习、探索、创新中国画的艺术历程。
2016年10月27日至11月6日,“百年知白”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省文联、贵州省文史馆联合主办,展出刘知白先生作品200余幅。
刘知白 泼墨山水 四尺整
名家点评
刘先生在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中风格独树一帜。他在泼墨法、破墨法的探索中表现出杰出的天才,笔意在传统中蕴含现代,墨法浑厚中又不失精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学术价值。
——中国文促会主席 杨晓阳
刘知白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中国画家,他多年生活祖国边陲,隐身山林、以造化为师、求新求变,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泼墨的新面貌,道法自然、境界深远,呈现了中华民族强韧的精神和力量。他的作品和他的文化精神必将跨越时代、跨越国界,历久弥新。
——潘天寿基金会会长 励国仪
烟云化境 心象载道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省道教协会会长董中基
刘知白先生是一位灵魂作画的一代大师。他以一生的良知和仁爱,倾注笔端而创造出意象万千的山水佳作,始终不渝地追寻人文的曙光,并以其高洁的品格与卓越的艺术成就,烛照新世纪艺术文明演进的方向。
——著名国际文化推广人、加拿大收藏家协会会长周岳平
在当代贵州乃至中国绘画史上,刘知白都可以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是一个用精神和生命作画的大画家。他视名利如浮云,远离“主流画坛”,坚守着一种艺术的自由品格和独立思想。他的画是其艺术生命的一曲交响乐!暮年变法更是其艺术生涯中留给后人的最后“绝响”!艺如其名,他知白守黑,法古出新,以我法画出自家山水,真正做到“我手画我心”,“白云自有白云法”,最终形成了超然物外、神归画中的“刘家山水”的自家面貌。其大泼墨山水最为学术界所称道,也是其丹青岁月中最为精彩动人的一章,相对于齐白石当年的“衰年变法”,其“耄耋变法”似乎更具有创新意味与学术价值。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宇全
刘知白 清凉世界 四尺整
相关链接如下:
泼墨山水,笔墨化境 | 刘知白作品捐赠仪式暨艺术品鉴会在浙大举行
新浪财经:泼墨山水 笔墨化境——浙大举行刘知白作品捐赠仪式暨艺术品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