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3:08
点击率:2421
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理财产品,推行之初就受到各方的批驳与质疑。但是,质疑依旧,指责仍在,吃螃蟹的第一波人却已经从中赚得盆满钵满,与此同时,进入这个市场的人也越来越多……
目前艺术品理财产品的现状,我们从相关数据中也能窥见一二:2007年7月,民生银行推出的理财市场上第一款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该款理财产品期限2年,2009年7月理财产品正常到期,到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2.75%,综合收益率25.5%。2007年购买艺术品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无疑是那成功的吃蟹人。
再看一组今年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艺术品信托理财产品的规模就已经达到25亿元,而去年全年发行的艺术品信托理财产品规模才5.58亿元,半年时间就已经达到了去年4倍的发行规模。这些艺术品信托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大都超过10%。业内人士估计,照此情形发展,今年公开发行的艺术品相关理财产品的规模很可能超过50亿人民币。高收益的运作揭秘
近年,艺术品市场大热,投资者参与艺术品投资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资深收藏家可通过拍卖机构、古玩市场直接购买艺术品;有金融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参与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不了解艺术品但又想参与其中分享收益的投资者,可以购买艺术品信托理财产品,坐享其成……
艺术品信托理财产品,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据了解,艺术品信托理财产品通过向投资者发行受益凭证,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实行集合投资,由具有良好艺术素养和丰富管理经验的艺术基金管理人进行艺术品投资组合,帮助投资者分享艺术品价值增长的收益。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基金管理人的经营管理水平,决定了艺术品理财产品收益的多寡。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艺术基金管理人的运作大致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融资性的,就是信托公司为艺术品藏家或机构提供融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信托公司通过艺术品评估价值结构化(如融资金额为艺术品评估价值的7成)、艺术品质押担保以及第三方机构担保来防范融资风险;另一种是投资性的,买入艺术品,锁定一定时间期限,依靠艺术品自身升值为投资者带来收益。上述业内人士还透露,目前市场上还存在一种类似游资炒作的模式,即艺术品基金管理人与艺术家合作,买断该艺术家的作品,然后进行推广炒作,提升艺术家的升值空间,而后再出货,最终获利退出。高收益的潜在风险
仔细琢磨艺术品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你会发现风险正潜藏在这10%的高收益下。暂且不论游资炒作这种激进模式隐藏的高风险,仅是前两种运作模式也存在两大风险——艺术品价值评估的鉴定风险和艺术品兑现价值的变现风险,这也正是艺术品理财产品备受质疑的地方。目前,国内市场尚无艺术品价值评估的统一标准体系,因此艺术品价格评估只能依靠所谓的专家和大机构,人为主观性较大,如去年春拍时以4亿多成交的黄庭坚作品《砥柱铭》的真伪就曾经引发业内人士的争论。
艺术品理财产品最终兑现收益,需要将所投资的艺术品变现。艺术品变现是个系统问题,涉及时间、鉴定、渠道、市场大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藏品变现。比如前几年当代艺术品拍得好,但过一两年后,市场热点转换,当代艺术价格急转直下,这时出手当代艺术品,价格上难免要打些折扣。结合国内艺术品市场情况来看,艺术品退出渠道主要围绕着拍卖和私人、机构收藏三者之间展开,因此有第三方机构担保的融资性艺术品理财产品风险要小于投资性艺术品理财产品。记者视角 “三高”之下的投资选择
除了高收益、高风险,艺术品理财产品还有一高,即高门槛。目前,发行艺术品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以信托公司居多,按照信托法规定,信托产品的购买起点必须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此外,个别银行也有发行少数艺术品理财产品,除上文提及的民生银行外,建行也曾与国投信托所推出了“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招行、工行等银行也在拓展艺术品相关的理财服务。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银行发行的艺术品理财产品主要面对私人银行高端客户。
高门槛、高风险、高收益,集“三高”于一身的艺术品理财产品是否值得投资呢?个人觉得目前投资艺术品理财产品的最大风险是政策新规,这一市场出现的艺术品真伪乱象、信托产品不规范已经引起不少舆论声音,这使得投资艺术品理财产品的政策风险加大。因此,个人认为在有充裕闲钱的情况下,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考虑融资性艺术品理财产品,但是在选择产品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信托公司资质、艺术基金管理人的市场表现、第三方担保机构的权威性,以规避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另外,投资者在选择艺术品理财产品时还要了解清楚产品的投资期限(投资多长时间)、资金预留时间(多久可以提前终止或者需要延期的情况)、产品风险措施(是否设有受益分级),尽量减少市场风险。
作者:陈思敏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