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3:16
点击率:2360
随着中国股市的“跳水”和楼市的低迷,以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资本市场,“艺术品”渐渐成为了人们投资的一大热门“艺术品股票”由此诞生。这是国内艺术品市场兴起不久的一股风潮,美其名曰“艺术品份额类证券化交易”。
前段时间炒得火热的是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山水画家白庚延的两幅作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两三千万元的“天价”作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竟然不到一个月就“运作”出来了,可谓“横空出世”。我们不得不为天津文交所成功的资本运作手段拍手叫好,恐怕连白庚延本人都没想到,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能够达到近4000万元一幅。
投资者中以收藏“爱好者”为主,而少有真正的“行家”。因此,“天价”的光环将人们的注意力完全引到了数字上,而非作品本身。我们暂且不对这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加以评论,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不免为投资者们捏一把汗,因为,多数人都不清楚自己买的到底是什么。无论是白庚延还是“黑庚延”,这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是艺术品就有人投资。由此可见,中国的投资者已进入一种盲目跟风的状态。
事实上一直以来,中国的艺术品投资行业整体“虚火旺盛”问题重重。就拿中国书画来说,就像在集市上买菜一样,大家跟着吆喝声蜂拥而上,排在前面的几个人还知道吆喝的是什么,可后面的却少有知道自己买的究竟是什么和为什么要买了,盲目的从众心理由此体现。再加上门槛不高(天津文交所那两件艺术品份额均以1元/份的低价进行申购),于是,中国画儿就像1块钱一斤的白菜一样,人人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并且,摇身一变成为了“艺术品投资者”。
但兴冲冲地等待“白菜”升值的投资者们却没有想过,白菜买回家,在锅里或炖、或醋溜、或清炒,下肚后可以果腹不说,多少还具有些营养价值;可自己投资的那幅画呢?不仅连原作的影子都见不到,有可能还没反应过来,钱就打了水漂,血本无归。
如果说抱定了“投资有风险”的赌博心理,赔赚都认了,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毕竟老百姓的钱是一分一角赚来的,若真赔了,谁不心疼?回想2007年,股市一路飙到6124.04点,多少老百姓像疯了一样以为找到了一条不劳而获的生财之路,将多年的积蓄统统砸进股市,被套牢的时候才清醒地认识到盲目投资的害处。
目前看来,这样的情景似乎又要发生在如今的艺术品市场中,不得不让人担心这“虚火”会烧到几时,而当它慢慢灭掉的时候又会有多少人跟着倒霉。
说到这儿,不得不面对“艺术品价值“以及”投资标准”的问题。什么样的艺术品值得投资人掏腰包?怎样才能知道这幅画是否具有艺术价值?我认为并无太大困难,只需去琉璃厂的几大画廊转转,去荣宝斋看看哪些画儿卖得好就知道了。因为,那些地方才是人们花真金白银自己掏钱买画儿的地方,而不同于那些花钱买个号码牌,然后像是锻炼手臂力量般,重复做举手动作的地儿。
当中国书画“遭遇”资本运作,投资者们应该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书画”上而不是“运作”。毕竟,“书画”虽是一张纸,却能让人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好与坏,可“运作”是虚的,如同一场已经安排好的游戏,记住,制定游戏规则的永远不是投资者。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