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这两年的热门话题,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每个省都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了整体规划。资金、人才、技术、项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这个行业聚集着。在深圳召开的文化产业博览会,第一届时参展人数不过3000多,而今年深圳文博会的参展人数超过了10万。文化产业热烈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是文化产业大潮中一支正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力量。
在文化产业的热潮中,有一个非常显眼的词汇组合:文化+资本。深圳文交所门楣上有十个大字:融资本力量,创文化辉煌。此前,文化和资本这两个词分别属于不同的领域,在大部分公众的概念里,文化是事业,由政府投入,资本则是金融,强调的是回报。一个是公共产品、一个是要求回报,所以文化加资本这样的组合,必定是一个新的课题。深圳文交所之所以受到关注,也正是因为其业务方向就是要解决这个新课题。
新课题面对着的是诸多的难点。
文化企业大都是轻资产,其市场价值如何认定?
文化项目的回报往往有着更多的变数,如何控制风险?
版权的价值是与传播的范围密切相关的,如何量化地确定版权的价值?
价格高昂的艺术品如何让广大中小投资人参与交易?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如何让资本投向文化项目,获得回报,同时风险可控。其实,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5月17日,在第八届文博会开幕之际,深圳文交所在其金色交易大厅举行了“新战略、新业务、新系统”的新闻发布会。这个发布会上,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难点深圳文交所提出了寻找四个突破点。
中央文化产权指定进场业务方面,在深度挖掘文化企业轻资产的市场价值上寻找突破点;文化企业上市孵化及股权交易业务方面,在交易方式创新上寻找突破点;版权创新交易业务方面,在版权价值评估与市场对价机制的衔接上寻找突破点;艺术品银行业务方面,在流通性与评估鉴定体系建设上寻找突破点。
这四个突破点中任何一个破题,都会是里程碑式的创新。“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蔻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建所不过两年的深圳文交所有这等气魄,这是深圳人的特有的风格。
信心源于业绩。深圳文交所建所两年来,在探索和实践中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与国内十余家地方文交所达成合作意向协议;与近30个省市自治区和20多个行业协会先后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征集入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过15000个;实现成交的项目超过300个;交易总额超过150亿元;获得金融机构800亿元授信额度;签约多家私募产业基金进场交易,定向投资场内优质挂牌项目;场内较活跃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国际买家等机构会员超过600家;
同时,今年以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宣部等五大部委的中宣发49号文以及系列相关文件都再三明确指出:“国家重点扶持上海、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并寄望沪深两个文交所创新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一边有扎实的业绩保证,一边有“尚方宝剑”,加上深圳特有的创新基因和资本优势,深圳文交所的新战略,是要打造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及投融资综合服务专业平台。深圳文交所用关键词梳理出了这个平台的中国特色:创新与规范、市场化运营与公信力塑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高度统一。
走进深圳文交所,“重返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家优秀作品展”正在举行。展览汇聚了曾梵志、陈丹青、何多苓、秦明、罗中立、周春芽等一批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将陆续进入深圳文交所全新的动态竞价系统挂牌交易,同时辅以艺术品银行的配套功能,力争更大力度地实现这些优秀作品的流通性和变现性。
深圳文交所牵头发起《世界绘中国》项目,获得了境内外画家的积极响应。今年3月,这个项目的宣传片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上的美国之鹰15000平方英尺的大屏幕。
中央文化产权指定进场业务、文化企业上市孵化及股权交易业务、版权创新交易业务、艺术品银行业务、专门针对文博会优质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融资配套服务,这五项业务在深圳文交所的新业务中被称为4+1。其中,前四项业务都是要考验深圳文交所这个仅仅两年的金融新兵破题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智慧。
(作者系深圳文交所副总经理)
来源: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