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2:40
点击率:2245
当代艺术永恒的只是纯粹的创作和迷人的作品
2001年,中国当代艺术尚未如此“红火”的年代,还在英国伦敦大学哥德史密斯学院攻读(Goldsmith College)策展与艺术行政专业的谢素贞,硕士毕业论文选择了中国当代艺术方向。她搜集了众多国外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资料和观点,通过这些材料,使她了解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也完成了她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初步接触。
用她自己的话来讲,所有这些好像隔着一层纱。不愿意站在泳池边看人游泳的她,决定要跳进水里亲身体验这里发生的一切。什么样的土地,长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这才是艺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英国毕业以后,她辗转北京,求学于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中国近现代艺术史博士课程,继续探求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有魅力。
刚来北京的那段时间,谢素贞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在798与艺术家闲聊。吃了20多年艺术饭的她,渡过一段非常愉悦单纯的时光。她说,通过聊天艺术家把几十年的艺术养分吐给自己,自己也一点一点地吐给他们。清谈的知识是非常迷人的。谢素贞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
这位曾让全台湾地区第一次排队观看当代艺术展的优秀策展人,在辞去台北当代艺术馆馆长的职位后,于2006年任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开始了她在中国艺术心脏对中国当代艺术“解读”的生涯。她不断向中国当代的核心迈进。2009年11月,谢素贞加盟雅昌,成为这里的集团艺术总监,并任雅昌艺术网总编辑。离开了美术馆的谢素贞,再次开始了她在大陆寻求艺术新的征程。
基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痴迷与热爱,从台北到伦敦再到北京,从公立美术馆到民营企业,谢素贞不断吸收着中国当代艺术独特养分,享受着当代艺术带来的“快乐”。
作为一位观察者,在与当代艺术长时间接触后,本以为不再喜爱梵高的谢素贞在若干年后再见到他的作品时,仍然被画中燃烧的激情所感染,被作品“纯粹”的创作力所感动。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形式的东西,对谢素贞来讲,当代艺术是一个时间段的东西,永恒的只是纯粹的创作,和迷人的作品而已。
中国艺术生态 “倒三角”结构的独特魅力
已经置身中国当代“泳池”多年的谢素贞,在体验艺术本身带来的触动以外,对中国艺术生态的思考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国外艺术生态的金字塔,最底层是艺术家工作室,再往上是画廊与经纪人,接着是美术馆,最后才是拍卖场,中国目前整个结构是倒过来的,拍卖场语汇最大,美术馆和画廊都是可有可无,艺术家甚至可以自己在工作室里卖画。谢素贞说,从最底层倒过来,它变成一个摇晃的金字塔,它摇晃得很厉害,却极具“魅力”,但是单点不代表会倒,西方艺术史、艺术市场所有习惯性思维在这里被推翻。
艺术史的建成不是当下发生的,它是定位以后往回看的东西。在谢素贞看来,中国当下没有因为人类生活的巨变而产生相关的艺术以致震撼全人类,它只有市场震撼全人类,并且只是一个地域性市场。
谢素贞用“诡异”来形容中国的艺术市场。她甚至认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巨大力量把艺术史拉回到了“原点”,把艺术市场的金字塔架构颠倒了过来。
她说,艺术史从具象到抽象,再到材质、装置的阶梯,被中国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所颠覆。所有人都回到了具象写实,回到了油画的原点、雕塑的原点。所有的画商、拍卖行开始重新关注写实。这种效应随之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改变,如英国近年从达明·赫斯特到YBA,其实都在用现成物做延伸,骷髅头、鲨鱼都是现成物,它又开始了具象时代,用人的具象眼睛来看事情。
无论是“四大天王”,还是什么封号,甚至拍卖市场在先端就介入了实验艺术,而没有看整个市场的演进或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艺术,拍卖市场的介入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也是一个破坏力巨大的工具。
谢素贞一直以来以观察和怀疑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与西方相比较,她不知道这些改变了的艺术形态是否是真正的中国模式。但在她看来,价格与价值不能够划等号,正义、公理也不是少数人的,这样的金字塔结构,到底是正的好,还是反的好,是不是经济模式可以把整个中国的艺术推向全世界关注的中心,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这里面没有是与非,也不存在对与错。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