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中国绘画,一直沿着一条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僻静道路前进着。中国的宋元文人画早已登上了极高的艺术高峰,加上它源远流长、独辟蹊径,极难攀登,所以它在如何向前发展、变革的问题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也造成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绘画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困难。即使在国内也同样是曲高和寡。高层次的中国绘画,只有在群众文化素养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得到广泛的理解和接受。至于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老庄哲学思想大量输出、传播之后,中国绘画自身经过不断积累和自我完善、进入崭新的飞跃阶段才能实现。否则,中国绘画在西方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冷遇和不公的评价。明清以来,众多的画家在发展中国画中各有一定的突破和成就,但从发展变革的根本要求来评断,长期以来还是处于积累阶段。目前,众多的中国画家仍在为此而努力,而且取得了可观的成就,郭志光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郭志光同志的成就是卓著的,笔者仅就个人所见,谈几个方面:
一是在深厚传统基础上的蜕变。郭志光同志从白阳、青藤、石涛、八大、吴昌硕、浙美三老这一绘画体系里成长起来后,就进入了蜕变的阶段。他借鉴吴昌硕画桃的点法,创造了莱阳梨的画法。桃与梨的形状、色泽、枝干无一相似处,而由于他对吴昌硕点法的妙用,大气磅礴的暗合,虽一脉相承,蜕变的痕迹尚存,但决无效颦之嫌。他画鸭、画猫头鹰,把八大自然优美的线条特征隐藏起来,化为内涵的东西,代之以巧妙的没骨泼墨。虽从八大变化出,但形离而神合。昔赵子昂、倪、黄、吴、王皆从懂巨变而各自成家,这与郭志光之从浙美三老蜕变而来是同调合度的。
二是泼墨泼彩的妙用。郭志光同志特别擅长大章法大写意的创作。他的泼墨、泼彩脱尽了世俗的那种笔飞墨舞、纵意使气、表面热闹实则轻浮浅薄的习气,而是采用浓度、湿度异乎寻常的彩墨大块和干沙笔的线和点,果断地铺出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