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浙江画院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承 办:杭州唐云艺术馆 ■展览时间:2011年9月29日—10月8日 ■开幕时间:2011年9月29日下午2:30
茹峰:1963年生于苏州。198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199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分配至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工作。2002年调至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曾担任该院技法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获美术学博士学位。2008年5月调浙江画院任专职画家,同年9月任浙江画院山水画工作室主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许多人把茹峰归结为在青绿上做文章,茹峰也说自己甫“以重彩形式来描绘自己所熟知的江南”时“茫然一片”,并不得不参照“水彩画的渗化虚实,光影律动”。那10年的他,力图“在艺术语言的拓展中,追求自然、谐调、平和,试图以一种诗化的语境去表现心中的江南”。茹峰很热烈地画着,希望能与古来传统的经典风格不同,又与当代山水画各家面貌拉开距离。这种想法十分单纯,就像他画中斑驳的老墙,幽深而平实的雨巷,是自然不矫饰的,处处渗着一个发现者的妙不可言。
其实不难发现,在“波影中摇曳的意象”背后,茹峰在探讨的并不仅仅是“彩”与“墨”的问题,他用心去做的恰是一个“色”字,而“色”并不等于“彩”,它属于传统绘画用色的范畴,在“七色”和“五色”中找寻灵感要远远比“彩”来的纯粹。茹峰就是这样,在“色”与“墨”、“色”与“水”、“色”与“水墨”之间行走,摸索着自己的路。
而茹峰笔下的“色”,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青绿,茹峰的画并没有青绿的堂皇,他心中的江南是迷蒙纯朴的,哪怕画的是瑰绿色的山石,晕色的路上飘泊着青油小伞,匆匆步履下的也是那被雨水冲刷的有些晶莹的青石板,水气后淡定的依然是四合的天井,木质的门扉,屋檐上滴下的菁菁的雨。
可以说,茹峰是上世纪90年代较早在现代重彩山水画创作上得到认可的画家,业界的肯定纷至沓来,茹峰尽可以像庄子笔下解牛的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以一招鲜“屹立”画坛。然而在90年代末期,茹峰又决然地选择转向,重新进行“水墨山水”的探索。如果说以重彩形式描绘熟知的江南,是以与古人之不同,与古人的图式拉开距离,是一种另辟蹊径的聪明,而以古人习用的水墨表现江南,更是挑战自我的加压,意味着与古人血战的大智大勇。这种转向应被看成是画家 “寻找最恰当的表达形式”的又一次努力,是画家寻求自身艺术内在突破的需要。
2003年的《中国画家》刊载了茹峰的文章,他坦诚地讲述着自己的创作心路,不带矫饰地将“回归水墨”四个字放在所有铅字的前面,掷地有声。这是一种由浓重走向素雅,由追求张力走向平和的绘画实践。在他的水墨江南山水画里,我们看到了三五成排的黑瓦白墙的房子、雨雾氤氲的水道湖泊、斑驳陆离的砌墙石径,以及精心栽种的盆兰异卉,画面总是空无一人,非晨即暮,呈现的正是类似于“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空境”。这是浓缩的江南水乡,是茹峰内心深处的江南世界,茹峰几乎把它们抽绎成一堆表现符号,有意地对某些物象进行变形处理,组构在各幅不同题目的画面中,并强化笔墨的功能。茹峰借助斑驳的肌理效果,不规则的留白,重组整合的几何空间安排,勾擦皴染的综合运用,营造出江南水乡之朦胧美,寄托了画家对逐渐逝去的江南水乡的记忆与惋惜。
茹峰还有一批更近乎“山水”意义上的山水作品,多为尺幅不大的正方形,墨韵氤氲,特别是云气的表现,多用墨色的晕染;山石的造型则仍作些变形,横擦竖皴,讲究山石块面的结构和层次;再缀以些许小树亭阁,达到了画家所要追求的画面“意象”,营造清幽的意境。显然,这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技法与观念等综合融汇的产物,它与现代水墨和实验水墨等类型的画作有着很大的差异。
从彩墨回归水墨,茹峰的绘画在变化中潜藏着不变,那是一种恬淡平和的意境,一种怀旧溯远的心绪,一种高古苍茫的追求。茹峰笔下的苏州园林不同于沈文唐仇呈现的吴门景致,茹峰笔下的富春山色不同于大痴体现的富春山居。这种不泥古、不冒进、承前启后的“改良主义”,恰恰是中国画发展的合理进程。唯此,中国画才能在千年发展中,走过尚形、尚意、尚趣的各各不同的历程,中国画家也才能笔墨当随时代地各领风骚。(节选)
(毛建波: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在浙派当代山水画坛中,茹峰作为中青年主力画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茹峰先生离开苏州,就职杭州师范大学、后就读其母校中国美院博士,再到入职浙江画院定居杭州,随着这些转变其作品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彩墨“江南民居”转向了大山大水全景式构图的创作,作品中凸显出更多的是宋、元的气象,画面或峰峦出没、或烟岚轻动、或岚色郁苍、或云雾显晦,气势苍茫浑厚。皴山石多用豆瓣、荷叶、乱云皴,笔触挺劲,浑朴葱润,气势雄险、峻峭而又壮美。画树自然天成,杆劲挺傲,野逸清雅。构图气势高远而又严谨稳重,强调画中山水“可居”、“可游”之态。畅快淋漓的渲染,疏放苍茫,一派氤氲朦胧,烟林清旷的意境。笔墨简淡高逸、苍劲深秀。和之前的作品比较,少了尽兴流淌的粉彩,少了风流倜傥的洋溢。却多了“立象尽意”的文人意趣,“道,可道,非常道”的老庄情怀。
在构图上,茹峰先生的山水多采用宋式大山大水全景式构图,构图中正、稳重,注重山水“可居”、“可游”之状,其山石多用披麻、解梭、豆瓣皴等挺劲的江南式笔触,追求险峻、空旷的气势。再以厚重,氤氲的雨雾、云色透显高山耸峻、层峦叠嶂、飞泉奔流、云飞雾绕的物象,将传统宋画的高远和元代的氤氲气韵充分融合,表现在画面中使得整个画面气氛厚重、凝聚。既有巍峨的山水之势,又不乏婉约、悠闲的江南山水情感。在巍峨的山水中诉说江南式的悠然自得,平和宁静的氛围。
茹峰先生的山水画,注重布白,或为溪流飞瀑,或为烟云雾霭,考究山和云、山和树、山和水等墨与白的关系,使得山石树木之墨色与气韵之留白形成对比而又相得益彰。形成虚实相间,若断若连,聚散一体,苍茫之中彰显一种浓郁的灵气。如清华琳《南宋秘诀》云:“夫此白本笔墨所不及,能令为画中之白,并非素纸之白,乃有情,否则画无生趣矣。然,但于白处求之,岂能得手?必落笔时气吞云梦,使全幅之纸皆吾之画,亦画外之画也。”诚如宾翁所言:“作画如下棋,要善于作活眼,活眼越多,棋即取胜。”茹峰先生其中的留白,正是如此,通过留白烘托画眼,凝聚氛围,使人在浓郁的笔墨氤氲中聚焦到作品中的小桥流水,茅舍贤者。
品读茹峰先生的水墨山水画作,山水林木蓊郁,云烟飘拂。有着巍峨的山水之势,又不乏婉约的山水情感,将传统的山水在新时代的传承演绎且拿捏的恰到好处。在这种传承中画家着重通过构图、留白、晕染等“质”的表现手法突出显现了“中正不阿、阳刚正气”的儒家思想和“道法自然、致虚守静”的道家情感等文意,此者乃画之大道也。
(节选)
茹峰 溪山无尽 200×200cm
茹峰 秋山溪云 185×95cm
茹峰 溪山高远 185×95cm
展览现场
茹峰销售精品
库号
|
作者
|
职务
|
作品名称
|
规格
|
装裱
|
售价(元)
|
套餐价(元)
|
09018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134.5×68cm
|
托片
|
64000
|
|
|
08028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四尺对开
|
立轴
|
28000
|
|
|
08007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四尺整
|
画芯
|
56000
|
|
|
08009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四尺整
|
画芯
|
56000
|
|
|
08008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四尺整
|
画芯
|
56000
|
|
|
09011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68×68cm
|
托片
|
32000
|
|
|
08001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四尺对开
|
托片
|
40000
|
|
|
09012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68×68cm
|
托片
|
32000
|
|
|
006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四尺对开
|
托片
|
28000
|
|
|
08013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35×135cm
|
画芯
|
28000
|
|
|
BR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34×136.5cm
|
托片
|
28000
|
|
|
08015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35×135cm
|
画芯
|
28000
|
|
|
01004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四尺对开
|
画芯
|
28000
|
|
|
01005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四尺对开
|
画芯
|
28000
|
|
|
01001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四尺对开
|
画芯
|
28000
|
|
|
08032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四尺对开
|
立轴
|
28000
|
|
|
08040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四尺对开
|
托片
|
28000
|
|
|
09010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四尺整
|
托片
|
64000
|
|
|
09028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四尺整
|
托片
|
64000
|
|
|
09009
|
茹峰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
|
四尺整
|
托片
|
56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