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vs 袁野
问:这次展览为何起名“道器之间”?
答:“道”、“器”作为一对哲学范畴,最早见于《易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学四年,我一直徜徉并徘徊于“道器之间”,我以为,重道轻器或重器轻道都注定是对艺术规律的背离,倘若我们只强调“道”的精神内涵而轻视器的物质承载,艺术即沦为“空对空”的玄谈,若只有“物”的躯壳缺了“道”的精神,便又失去了“器”所内涵的人文精神,因此,道器是一个辩证统一无法割裂的整体。这便是此次展览起名“道器之间”的原因。
问:何时开始收藏金石器物?
答:收藏谈不上,收集或许更为贴切。事情缘于三年前的一次古砚雅集,朋友携来一枚汉砖砚,其貌不扬,但在众多的端歙名砚中,却显得尤为突出,砖上有铭文:大同十一年。自此,我对汉砖产生了浓厚兴趣,我的第一枚古砖得于老师何鸿,自此,开始了我的金石之旅。
问:金石器物给你带来了哪些乐趣?
答:我想,人于世间,常有多忧多思之患,然情必当有所依。竹木牙角也好,金石书画也好……都为寄情之法,这种心情其实无异于小学时热衷于搜集玻璃弹子,对,就是这种心情,你问我具体有哪些乐趣,我也答不上来,那些什么“继承传统”、“保护文化”我就不软扯了,就是好玩吧,只是现在许多人太忙,所以忘了“好玩”这个词。
问:为何要在大学毕业前做这次展览?
答:有三个原因,一是希望大学即将结束之际,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总结,这样,二十年,三十年后,回忆起来一定觉得很幸福,很充实。二是希望在大学最后两个月中,可以在相当忙碌中度过,这样便不会有过多的时间去感伤即将来临的毕业。三是因为有些事情总是源于一股冲动劲才去做的,过了这股冲动劲,便会将想法尘封,所以,在这个想法尘封前,借着这股劲,一鼓作气,才有了这次展览。
问: 为何选在林泉山房这个相对隐蔽的场所展览?
答: 第一次去吴山,便被她吸引了,在杭州呆了近四年,却不知还有这样一处大观。选择在林泉山房做展,无须讶异,是地茂林修竹,不二泉流,野蕙幽沁,飞阁流丹,观音自在。来过的朋友都认为是个绝佳的地方。再者,我以为,唯有其隐,才能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