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奇观图 卷 北宋 米友仁 纸本墨笔 纵19.8厘米 横28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潇湘奇观图》描绘了镇江一带的山水景象。
图开卷便是浓云翻卷,远山坡脚隐约可见,随着云气的游动变化山形逐渐显露,重迭起伏地展开,远处峰峦终于出现在团团白云中。中段主峰耸起,宛如镇江一带尖峰起伏之状。林木疏密,表现远近与层次,此段山水清晰,显露了真实。但末段一转,山色又隐入淡远之间唯近处林岸、草庐明晰。画中山石和树木都用水墨点成,浑然一体,全然不觉线条及皴擦的痕迹。
作者在自识中写道:“先公居镇江四十年…作庵于城之东,高冈上以海岳命名,卷乃庵上所见山…余生平熟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胜处,则复写其真趣。”由此可知此“潇湘奇观”并非湘江山水的再现,而是借镇江山水抒发对潇湘景色的怀念。
《潇湘奇观图》主要运用泼墨法和破墨法,依仗水墨的晕染来塑造形象,很少用线勾勒,浓淡、虚实的墨色使景致时隐时显,忽明忽晦,迷蒙又富有变化,时人谓之“善画无根树,能描朦胧云。”同时也很讲究笔法,以大笔触的遒劲笔法来泼染水墨,墨随笔走,勾勒出镇江山水的轮廓。笔与墨的结合,使山水兼具滋润和沉郁的特色。
本幅无款印,后纸自题一段:“先公居镇江四十年,作庵於城之东高岗上,以海岳命名,一时国士皆赋诗,不能尽记。翰林承旨翟公诗:‘楚米仙人好楼居,植梧崇冈结精庐。下瞰赤县宾蟾鸟,东西跳丸天驰驱。腹藏万卷胸垂胡,论议如何决九渠。掀髯送目游八区,欲叫虞舜浮苍梧。'云云,馀不能记也。此卷乃庵上所见,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世人鲜复知此。馀生平熟潇湘奇观,每於登临佳处,辄复写其真趣成长卷以悦目,不俟驱使为之,此岂悦他人物者乎。此纸渗墨,本不可运笔,仲谋勤请不容辞,故为戏作。绍兴乙卯孟春建康官舍,友仁题。羊毫作字,正如此纸作画耳。”乙卯为绍兴五年(1135年),米友仁50岁。后纸另有薛羲、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