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民众都没有将如此之多的注意力投注在艺术领域。当代艺术体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日渐庞大,融合了形形色色的风格、技巧、选材、主题,甚至审美的传统。我们如果从艺术史的源头去追溯,直至现在的当代艺术,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是横空出世,所有的创新都基于过去的记忆,从传统中衍生新物、思想,构建出现在令人惊叹或不解的一切。
以“记忆与当代”为主题的2017年第57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官方主题平行展《记忆与当代》向我们梳理出一条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线:关于传承与创新。“记忆”是智慧之母,想象之源。“当代”在西方的语境中包含前卫与创新的意思。展览的主办方故宫博物院和承办方派格传媒等一直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与当代艺术理念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时尚结合,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而这个展览恰恰构建起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西方时尚和科技对话的桥梁。由于科技的发展,这个桥梁也为单个领域的生成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延展性和突破性。展览开幕式于威尼斯时间5月11日上午10点在威尼斯军械馆举行。故宫博物院代表杨晓波女士、策展人代表孙健君先生、艺术家代表徐冰先生等发表了致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郑璇女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参赞许蓉女士,威尼斯副市长Simone Venturiti,市政府执行议长Luca Battistel,出席开幕式,并为承办单位颁奖,奖励其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积极推进。随后,出席贵宾共同为展览开幕剪彩。
策展人、艺术家以及主办方等诸多嘉宾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以故宫博物院的馆藏作为起点
作品在威尼斯军械馆中展出,分成五个部分阐述这条逻辑线:序厅—六合同风,记忆—云合影从,当代—合和为美,对话—和而不同,未来—天人合一。如担任本次展览文学策划的祝勇所言:“以故宫博物院馆藏作为起点,对当代中国艺术价值和命运进行探索的展览项目,思考当代中国艺术记忆的意义是什么?显然,它是我们认识中华文明价值的重要途径。”穿过第一、二时间单元的故宫影像长廊、弧幕,进入全息展现的三希堂、倦勤斋,让观众领略故宫博物院几百年间累积的珍宝及历史影像。在一个非常有限的空间里,将中华艺术宝藏栩栩如生地呈现。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等共同记忆的宝库。故宫博物院代表杨晓波女士代表院长单霁翔致辞说:“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记忆与当代’,就是通过‘艺术’这一具有独特洞察力和广泛延展性的文化视角,将当代艺术的生成发展作为着眼点,探索历史文化所构成的‘记忆’……””
多媒体展呈现的《故宫记忆》
任何文化不与现在的生活发生联系,它的存在就缺少了意义。如何让这些珍藏成为当代艺术与设计的源泉,让它们活在当下的生活中,是我们一直试图探讨解决的问题。在第三时间单元“对话”中,由五位著名意大利设计师以故宫博物院馆藏资源作为基础,重新设计。在这样的整合过程中,诞生了安东尼奥•奇特里奥的椅子,米凯莱• 德• 路奇的灯,斯蒂凡诺•乔凡诺尼的沙发,皮埃尔• 里索尼的柜子,伊塔洛•罗塔的桌子。东方传统文明籍由西方设计师之手使之重生,作为另一种更适用于现代生活的形式存在,契合了“对话”单元所蕴含的“和而不同”。这种“不同”的碰撞与融合,有“记忆”之于“当代”的价值体现,也是传统走向新生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展览现场的展品
现在的“当代”与未来的“当代”的叙事
第四时间单元“当代”部分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计划中邀请了18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耿雪、宋陵、冷冰川、姜吉安、徐冰、彭薇、宋冬、谷文达、邱志杰、冯良鸿、隋建国、李松松、尚扬、朱炳仁、李明威、李洪波、张琪凯和周润达,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与潮流一并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