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荣幸地宣布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将于10月18日举办艺术家潘汶汛个人作品展『映竹无人见』。本次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员陆易女士策展,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董捷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这是一场以艺术家的眼光观看世界、由无声处的漫长友谊缔结、展现画家内心坚守的作品展。这是一场疫情下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与呈现。
我们与人、与物的关系,随着突然的变化会呈现出未知趋势的不确定性,这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忽然出现在生活中,带来好或不好,随着心意婉转,在不确定的随机中,也是生活的万般生机。它们的呈现也许是毛笔提按里生长、理解形状的归纳,或是一段对话改变人生的路径,也有可能是彼此月光下的思念。
映竹之下,无人见。艺术中的执着与心的乐趣,漫长时光与其中,一瞬或长久或为一体,正是艺术家的心意与淡定。
潘汶汛
映竹
纸本水墨设色
134×94.5cm 2020
潘汶汛
映
香樟木 圆雕
70×54×27cm/65×50×33cm
2015-2017
潘汶汛在接受《美术文献》专栏主持人阴澍雨先生关于如何学习与对绘画技术的采访时说道:艺术不可能完全被教出来,它更多是具有独立人格敏锐的观察力,与天真的感应力。观察力是一种具有个人特质的品味与能力,艺术家的观察具有影响和感染他人的能力。他们需要更多的向各个方面学习,不仅在学院。如果说,中国古人的“观看”有一定的系统,那倒是我喜欢的。这种“观看”系统始终保持着它特有随机性,与万物生长的蕴意,落到各处,有不同的感应。物性与心性交融,来“观察”自然、人、物、时空,与个人生发的气质与格局。创新从来不是设计规划出来的,我们本身就在这个时代,无论学习古人也好,学习自然生活也好,或是学习其他地域的经验也好,学习的背后是你这个人,画面背后也是你这个人,古人的伟大正是在于他们从来就不是局限于小时代的人,在每一个时期每一处地域,皆可见到他们的生机。
潘汶汛
麓童
纸本水墨
设色
97×180cm 2019
2017年潘汶汛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了她继上海美术馆个展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美术馆个展『侠隐』,她用的“隐”,及此次策展人陆易用的“无人见”,正如她的作品中看似温婉实则坚毅的气息,古人评论:画贵有天真气,这也是潘汶汛画作中扑面而至的赤子之心。
潘汶汛
鹿童
纸本水墨设色
96×137cm 2019
在『侠隐』个展的研讨会上,著名的艺术评论家陶咏白教授说:“她的画整体具有一种东方的神秘色彩,有的时候我发现她自己也在追寻这种东西,有滋有味地编造这梦幻式的世界。她把现实的生活体验编成了一种神性的体验,凭着她丰富的想象力展开诗意的想象,自由地翱翔。这种神秘的生命体验体现在这种变化无穷的画面上,把一个荒凉的物质世界提升为一个充满感情和美的世界。本来的日常生活很苦,很荒凉,但是通过她的诗性智慧可以把它提升了,变成一个丰满的、美丽的世界。我觉得这是她的一种提升手段,通过她的思维,通过她的感觉,把整个世界提升了。所以我说她也很幸运,我们小时候的灵性很容易就被现实生活磨掉了,曾经她在学生时期的画并不是时任老师很喜欢的,但是她没有迎合老师的要求,还是按照她自己的想法走,这很危险,否则有些东西很容易就夭折了。我很欣慰她没有那么柔弱,她的内心是非常坚强的。
潘汶汛
云音
纸本水墨设色
97×180cm 2019
另外杭州是艺术思潮非常活跃的地方,各种各样新的水墨画的实验都在这里实现,可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并没有看到这些景象。这个女孩子看上去很柔弱的样子,其实内心很坚强,很有定力,所以她并没有受到外来的影响,还是按照自己的喜欢“一意孤行”地走着,而且完全按照传统水墨的文脉走着,也没有受到西方观念的艺术冲击,一下子搞流行的装置之类。她还是从中国古代的石刻壁画中汲取营养,也从当中得到灵性,所以她走了一条复古开今的道路,在尊重水墨的品性的前提下,重新寻找水墨的可能性,我想她整个的过程是这样的,是从传统内部转化为一种现代性的水墨,也建立了水墨和自己的一种联系,所以她的画的可贵之处是始终保持着传统,她始终在传统的道路和文脉上面思考怎么使我们的传统更丰富、丰满,所以今天她的作品呈现出水墨淋漓,行云流水的状态,而且她变化很多,让我看得非常满足,这才是真正的水墨。”
潘汶汛
游
纸本水墨
设色54×97cm 2020
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皮道坚教授在『侠隐』展的研讨交流会上说道:潘汶汛的作品形象和中国传统的造像、壁画确实有内在渊源。和中国传统绘画有内在联系的这样一些水墨作品,它的意义在哪里?如果将潘汶汛作为一个个案,很值得我们研究。她的作品引在当下能够引人注目,这里有一个深刻的转变,在理显示我们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已经由西方欧美的当代艺术作为唯一的模式已经发生转变。这里的当代性、现代性是如何产生的,是我们从事理论研究的人作的一个蛮有意义的话题。潘汶汛画的题材不是对传统趣味的考量,当然也有可能是重要成分,但更重要的还是在现实生活内心的感动和从传统文化中领悟到的默契。这里我想到对当代性一个很好的界定,所谓当代就是表现当代和当代艺术家某种奇特的联系。既在当代,又不在当代,对当下有一种审视的眼光。在目前所处喧嚣的物质社会中,潘汶汛的作品有种内在气质,这个东西有种普遍性,恰恰体现了当代对社会的一种审视态度。所以她的作品当下性意义应当从这一方面来挖掘。真实内在的打动表达是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在这一点上我对潘汶汛是非常赞赏的。此外,潘汶汛的笔墨上形成她一种独特的创作。从王维到米友仁这一系统是中国画中非常重要的线索,潘汶汛自己说非常喜欢梁楷,这一点与我看到她的作品是很一致的,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梁楷是另一种线索,与之前焦墨勾勒的系统不同。在中国画一步步发展过程中,潘的题材也好,笔墨技法也好,她是继承了这样一个系统,非常好,她不同于没骨画,有笔趣笔意。她另一个特点使用颜色中,蛤白的使用也非常好,这是她的一个特点,在艺术中有自己的成就,也是值得去研究的。潘汶汛还是年轻的,中国画随着艺术家年纪越老应该会越有东西出来。中国的当代艺术,我始终强调一点,必须是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文脉,传达我们当代人生活的感知,而且这样的当代艺术才是对世界的当代艺术是有贡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带来哲学思考,带来不同的价值观,以及不同的语言方式。
潘汶汛
无尘(局部)
纸本水墨设色
120×96.5cm 2020
在同场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杭春晓教授评论道:汶汛的画在杭州算一个意外。虽然,她也钟情传统,却没有沉浸在陆俨少规训过的笔墨技巧中。仿佛杭州系统的异见者,汶汛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往传统的林间小道。她的画没有刻意炫技,在充满克制的透明性中践行了水墨语言的精道。若古器新用,一缕沉香缭绕着明前的茶尖,嫩绿中浮动几丝陈年暗香。或许,老旧并非传统的天然属性。关键还在使用者是否消化了那层凝重的包浆。汶汛正如此:传统没有成为她凭吊历史的道场,而是某种力图转换的生活景观。所以,无论从壁画走来的佛像抑或现实的孩童,在她笔下都笼罩了一层雅致的时尚——没有刻意拥抱当代,却在语言体验中渗透了现代质感。其实,古人对笔墨的强调从来不是技术控的偏执,而是一种诉诸笔性的气质。汶汛机敏地识破此中机巧,放下了杭州的沉重,轻盈转身并为我们带来别有滋味的“传统”。
潘汶汛
童
纸本水墨设色
36×54cm 2020
此次个展应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之邀,艺术家与之在时机中的碰撞。
正如策展人陆易写道:只有艺术、诗、思想才能深入到人和自然的丰满本质之中。是我们唯一的慰藉。潘汶汛的自我博弈,落到实处的,并非眼见的映竹丛丛,而是我们听闻的落子声。我们期待艺术的感召,让不寻常的作品转变我们对世界的习惯方式,收起流行的行为、评价、认知和眼界,以便静观感受作品中的真相。艺术与真紧密相连。艺术作品之真,不在于它符合了现实,而在于它揭去了蒙在现实之上的日常掩蔽,透露出事物的真际。艺术教会我们用不同于科学的方式也是深于科学的方式来认识真相。
艺术家丨Artist
潘汶汛
1976年生于浙江杭州
199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2004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毕业同年留校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
2010年获中国美院国画系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人物教研室主任
Pan WenxunIn 1976,Pan Wenxun was born in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In 1999,graduated from Depart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China Academy of Arts .In 2004,graduated from Chinese Painting Department of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with the master degree and stayed there as a teacher. In 2010, received the doctorate from Chinese Painting Department of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Currently being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a supervisor of graduating students,head of Character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映竹无人见』潘汶汛作品展
Deeply Immersed in Art
Works Exhibition of Pan Wenxun
开幕式 | 2020.10.18 14:00
展 期 | 2020.1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