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投资导刊》第27期文章《艺术品如何金融化》中,我们曾经提到艺术金融产品的几种不同形式,包括艺术品质押贷款、不同特点的艺术品基金以及处于试验阶段的艺术品产权等。在艺术金融蓬勃发展的2011年,各类艺术金融产品和服务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01管理规模最大的艺术品基金
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18日,国内近30家艺术品基金公司已发行成立了超过70支艺术品基金,初始规模总计57.7亿元。目前,资金管理规模最大的艺术品基金为北京艺融民生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融美艺术基金”,资金管理规模超过10亿元,主要投资于中国书画、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中国瓷器等高端艺术门类。
02最扎实的艺术品投资公司
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是在艺术产业链夯实最深的艺术品基金中的典型代表。邦文发行的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属于艺术品金融,邦文旗下的传是拍卖属于艺术品拍卖,邦文雅汇当属艺术品财富管理顾问,邦文旗下的画廊也即将在798艺术区开业,艺术产业链已然凸显。
03发行数量最多的艺术品信托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前三季度共11家信托公司发行艺术品信托31款,同比增长416.67%。发行艺术品信托最多的公司是国投信托。2009年6月,国投信托携手保利文化和建设银行发行了国内首款艺术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之后,国内艺术品信托产品逐渐浮出水面并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目前,国投信托共发行了13款艺术品信托产品,被认为是艺术品信托产品领域的引导者。
04昙花一现的艺术品份额产品
2011年,艺术品份额交易走入了大众投资者的视野,也引领了一股兴办“文交所”的风潮。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交易解决了艺术品投资的流动性问题,但也违反了国务院“不得过细拆分、不得连续交易、不得公开发行”的相关规定。今年11月,国务院发文清理整顿各类交易所,各地文交所除天津和泰山文交所外,均停止了交易。天津文交所是艺术品份额的创造者,虽然这种交易模式备受争议,交易规则也需要不断地完善,但不可否认它在艺术品金融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05稳健创新的艺术品投资组合产权
艺术品投资组合产权产品是坚持“不拆细、不连续、不向社会公众发售”的原则,在产权层面进行交易的艺术品金融化产品。目前,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一共先后发行了黄钢、薛松、赵准望等3款艺术品组合产权产品。湖南杏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在湖南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发行了2款范曾和王明明的美术作品投资组合产权产品。艺术品投资组合产权产品符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今后有望成为艺术品金融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06最具探索性的艺术品保险
2010年12月,保监会和文化部共同下发了《关于保险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通知》,确定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3家试点公司及第一批11个试点险种。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在业内率先推出包括艺术品综合保险在内的第一批文化产业专属产品,其中针对博物馆艺术品推出了馆藏和运输保险。
07尚需突破的艺术品融资典当
在拍卖季到来前,一些藏家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希望将手中现有的藏品盘活变现,用于购买新艺术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不少公司推出了专门的“艺术品融资典当”业务。参加该业务后,藏家须与典当行和拍卖公司分别签订典当与拍卖协议,然后将藏品交给拍卖公司拍卖,同时从典当行拿到一笔贷款。拍卖成交后,藏家即可用拍款偿还典当行,如果出现流拍,则可选择赎当或直接绝当。
08偶有发生的艺术品质押贷款
11月11日,全国首例陶瓷艺术品质押贷款在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景德镇分行发放,受贷人以自己收藏的陶瓷艺术品为质押得到了300万元的贷款。艺术品质押贷款在国内早已开先河,但艺术品抵押贷款在国内未能获得实质的发展,在抵押时,银行首先要对资产进行估值,而对艺术品估值要求有法律承认的鉴定体系和身份证明资料作为保证,目前国内的艺术市场还无法提供有权威性的保证材料,在艺术品的鉴定和评估方面缺乏权威的标准。
09最为提倡的艺术品资产配置
艺术品在国际发达资本市场,早已是公认的必备投资资产之一,艺术精品所具有的稀缺性,天然决定了它具备金融资产的属性,同时艺术品又有自己的特性,其中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与其他主要投资品如股票、债券、房地产、黄金等市场的相关性低,是资产配置非常好的选择。为客户提供艺术品的资产配置服务,是上海泰瑞、北京邦文等艺术品基金的主要业务之一。
10已有尝试的艺术家信托
艺术家共同信托,简称APT,是专门为新生代艺术家及成功艺术家创办的信托产品。这一信托参考社会公共保险的传统结构,以作品替代货币为交换基础的投资项目。信托财产为艺术作品,艺术家共同信托不支付现金来收购作品,而艺术家仍保留作品的最终所有权,将艺术品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艺术品共同基金,以换取投资和回报权益。艺术家信托,是北京德美艺嘉投资管理公司的业务之一,他们主要通过艺术资产与金融资产的创造性融合与转化,提升艺术家作品的市场及学术价值,实现艺术家的长期、永续发展。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