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2日 17:12:38
点击率:2423
收藏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虔诚的、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
我们为什么收藏艺术品?我们收藏的体验、收藏的乐趣又是什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占有欲?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力?抑或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力?或者是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再或者,为了某种身份的象征而附庸风雅?的确,西方一直都有“收藏是一种社交话题”的说法,但我们真的只为了贴标签,为了吸引眼球,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品位,为了那种“众星捧月”的优越与尊贵而去收藏吗?
昨天在朋友的博客上看到一句特别发人深省的旁白:“在今日中国,不要拿贵族的标准要求富人,那完全是两回事儿!”为什么?因为中国当下没有贵族,只有有钱人,或曰富人。记得陈东升成立嘉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打造中国的贵族,这多少说明了中国的富人们对高贵尊崇的向往,因为他似乎明白,收藏从来都与尊贵联系在一起,这种尊贵不单纯是阶级的血统和出身,不单纯是一种财富的实力,更是一种精神的,文化的修养与追求。而这正是中国的富人们所欠缺的。
真贵族一定要有真风雅,不是面儿上的,而是骨子里的。欧洲以艺术品收藏论,谁能比得过Medici家族呢?提到文艺复兴,没人能忽略他们;提到十大美术馆,怎么也漏不掉他们家族的Uffizi;提到艺术保护人的角色,大家最爱举的例子就是Medici。他们真正做到了贵族当做的,用艺术品成就了“贵族”的身份。而事实上,他们不是blue blood,而是“新贵”,是因着财力而发展起来、逐渐跻身统治阶层、拥有了政治话语权的富商。
中国今天也有很多新贵、金领,也都蜂拥进入了艺术品收藏市场。但问题是,他们仅仅是进入了“市场”,而没有进入艺术品收藏界。这是两个概念。只参与交易行为叫“入市”,而真要跻身艺术品收藏界,条件复杂得多。所以在业内人士中,给了他们一个并不尊重的名字:“老板”。还有人则提出,现在市场上活跃的买家们,别说收藏了,连“投资”都谈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投机”。身为企业家论坛中的一员,我为今日富人们的状况感到悲哀。
回头看看历史,除了Medici家族,还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子、民国时期的公子,还有英国17-19世纪建立起诸多极棒私人收藏的“Sir”、“Lord”们。什么叫文化艺术的patron(庇护者)?不是砸钱疯买,而是具备价值发现的眼光。这种“发现”不是今天100买进明天500卖出,而是别人尚未意识到其价值的艺术品或者艺术家,你因着自己对美术史、文化史的了解,认识到了里面独特的价值,愿意不顾风言风语,单单为了自己的兴趣和自己对人类历史文明的理解,而去买下,使之保存下来,流传下去。欧美那些令后人敬佩的私人收藏,没有哪个是跟风的产物,反而不断在扩张人们的视野,填补历史的空白。
前几天,一个杂志采访我,问我什么才是收藏大家,我当时说,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眼睛,有对藏品本身深刻的认识和喜爱,真正懂得藏品本身的价值,而不是被表面的市场潮流和市场价格所左右。大藏家,一定是发现者。发现不是豪赌,乃是扎扎实实的文化修养。
我最近一直在谈论反对收藏职业化的问题,实在是因为在这个行业沉溺了十年,看到了太多形形色色的事情,不得不有感而发。收藏职业化的显著特征,一是跟风,根据别人的标准来打造自己;二是炫耀,刻意摆出多么专业的样子。
在收藏圈,我们公认的“三力”,即财力、眼力、魄力,是试图涉足收藏的人所必备的条件和素质。可惜的是,在当今世界,有财力的未必有眼力,有眼力的几乎不具备财力。好在,市场经济,一切都货币化了,眼力也似乎是可以“买”来的,每个大佬身旁或身后都不可或缺地雇佣着一个俗称“掌眼的人”,于是乎,所谓“三力”就完全由财力所替代,原本魄力内涵中所必须的文化与知识的核心,也不得不被金钱所取代,财大气粗成为当今艺术品收藏最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无怪乎,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只需要跟风,无需要辨别。所谓“货予识家”的古训,在中国的当下,也难有用武之地。
真正的收藏,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无论是占有欲,优越感,还是炫耀欲,等等,而是为了传承和保存中国文化的遗产和精髓,真正的藏家,够得上收藏大家称谓的人,也必须是有深刻的民族责任感,承载着保存与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他除了具有文化修养,过人的眼力,慧眼识珠外,还需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他的收藏目的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民族和国家。这种责任感适用于各种各类的艺术品,包括当代艺术作品。
那些为了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传承中国文化,不断推动当代艺术的人,同样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他们赞助的展览,收藏的作品,出版的书籍,或许还没有常人眼中的“市场价值”,但他们对一个民族的贡献同样是值得纪念的。即便是穷得吃不起小笼包的张伯驹,也胜过今天的亿万富翁,他是真贵族。
今天看到一段话: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伟大与高贵,几乎都来自虔诚——对于真理,对于信念,对于理想,对于你所挚爱之事的虔诚。虔诚具有伟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19世纪人文社会学与科学并进发展的浪潮中,欧洲的贵族们或者资助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去往偏远的地带进行考察,或者亲自奔向当时所谓“未开化”的居住地,有些人终其一生钻研一个很偏门的学问,自费出版著作,把很多珍贵的资料流传下来。如果从负面的角度,我们尽可以说那是贵族们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闲的发慌了要找乐子,但是真去了解那段历史、那些人们,就会知道不是那样的。他们为了一种虔诚去做,为了对真理的探索,为了自己挚爱的事业,在他们看来,自己毕生钻研的学问,就是自己这个微弱的个体的呼召。
苏轼说,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我们都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倘若一切追求都是为了自己,想想吧,我们的目标是多么的狭小,多么的可笑。而如果你愿意放下自己,把生命融入到那个更宏大的视野中,才可能真正做到“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这样的生命,才有价值。
那么如何判断艺术品的价值?我说就像我们看一个人的价值,要等去掉所有的包装,像头衔、学历、资产,剩下的是什么?看待艺术品最终还是要看它真正的艺术价值,而不是价格表象。人和艺术品都是一样的,有多少钱不重要,是什么头衔也不重要,那些都是表面,都会过去,而当一切虚华的雾气散尽,只剩下一个赤条条的人时,我们还能有什么?
在做阿拉善慈善拍卖的时候我就说过,企业家不同于唯利是图的商人,企业家是有梦想的,要从无变有,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出路来,他们的创造力是社会活力的重要保证。中国的富人中,并不是缺少成为贵族的潜质,就像中国的收藏队伍中,并不是缺少成为大藏家的潜质,中国的年轻艺术家中,并不是缺少成为大师的潜质一样,关键在于:我们真得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贵族,成为大藏家,成为艺术大师,那不是技能和财力问题,而是心和灵魂的问题。
作者:陆昂
来源:新浪博客